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服务团泰来科技扶贫显成效

2017-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2017年6月21日,人民网—黑龙江频道发表题为《东北林业大学优质油豆角项目助泰来县农户腰包鼓起来》的专稿文章,文中开篇便引用省泰来县宏程村村民广丙君的话:“种这个豆角,我两天赚的钱比去年一整年种菜赚的还多!东北林业大学提供的豆角品种真好,明年我一定要扩大种植面积。”类似的科技扶贫案例,在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服务团精准科技帮扶过程中屡见不鲜。  

  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确定黑龙江省泰来县为东北林业大学定点帮扶对象,学校党委、行政领导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制定了“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爱心扶贫、科技扶贫与文化扶贫共举,雪中送炭、授人与渔兼顾”的精准扶贫总体思路。几年来,通过派遣驻县、驻村干部,自愿捐资捐物,教授服务团下乡扶贫,智力培训及支教服务等多种途径,为泰来县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与泰来县共同规划了“塞北江南、鱼米之乡、花园之城”未来美好建设愿景。

  抗旱井为村民“雪中送炭”,赢得信任与肯定

  泰来县是黑龙江省西部重点干旱区之一,历史年平均降水量370毫米,年蒸发量1798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9倍;高温少雨、土壤贫瘠、自然气候恶劣是农业为主产业的泰来县致贫最主要的原因。时任驻村第一书记付晓东同志面对泰来县十年九旱的问题,求助于“娘家”东北林业大学,争取扶贫资金10万元补贴贫困户抗旱打井。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村民们都满意的办法:优先保证大田集中灌溉打井的方式集中打井60眼,基本解决了以往干旱的大田灌溉问题。通过捐资打井抗旱保收这一件事,东北林业大学及驻村干部取得了当地百姓和政府的信任,认为东北林业大学的扶贫不是摆样子、走过场,是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的。互信的基础打牢了,学校后续的多种扶贫计划得以顺利开展,尤其为教授服务团的科技项目扶贫工作奠定了深厚群众的基础。  

  教授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科技项目帮扶开启脱贫新篇章

  充分发挥东北林业大学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集中学校特色项目落户本地,并聘请数位专家教授、种植能手、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户“号诊把脉”,为拔穷根摘穷帽献计献策。驻村第一书记牵线搭桥,成立了“驻村科技扶贫工作站”,实现了学校科技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无障碍交流;广泛连结社会爱心力量,为村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全程跟踪负责技术指导,并指导销售;实现育种(苗)技术的传授和转移,指导泰来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建设育种(苗)实验室;利用我校实验平台,为我村村民传授种苗扩繁技术并无偿扩繁优质种苗;协助村委成功开发建设村级扶贫产业项目——泰来东山休闲采摘园1处,东北林业大学部分专家从项目规划、苗木种植、园区管理、场院建设等方面给予重要指导和支持。目前已从我校引进农(林)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示范)项目十余项,其中寒地露地菊、欧李果树、油豆角、黑木耳、平欧大果榛子、新品马铃薯、林下中草药(桔梗、板蓝根)、水果玉米、大果桑葚、黑枸杞等经济作物已成功落地示范种植。

  油豆角项目带动农户优先致富。人民网报道的油豆角是冯国军教授根据泰来县自然情况专门选育的适合在当地生长的哈菜豆15号,具有矮生、极早熟、不用支架、产量高等特点,亩产量可达2000-2400斤。由于此品种为纯绿色,口感好,肉质面,无纤维,食用起来有一种清香味,所以特别受消费者的欢迎,一经投放市场,立即销售一空,今年种植哈菜豆15号的24家贫困户成为第一批受益者。另有40家贫困户试种了稍晚熟,但预期产量更高的另一专门选育新品种油豆角——哈菜豆17号,其可产3500-4000斤左右,试种面积达20亩,预期经济效益可观。

  专家让“小小食用菌”成就致富“大梦想”。该食用菌教授服务团在食用菌菌种培育、栽培技术研发、栽培模式创新、食用菌工厂化设计以及食用菌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丰硕的成果和经验。曾有示范推广种植食用菌500万袋,辐射推广近千万袋,带动周边上百户致富的成功案例。经过我校挂职副县长付晓东同志的沟通及专家的实地调研,食用菌教授服务团将黑木耳栽培技术引入泰来。邹莉教授带领团队在栽培条件相对适合的胜利蒙古族乡哈拉村和三合村进行了优良木耳新品种‘黑厚圆’的推广种植。在汘城菌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食用菌高效种植基地1个,生产车间300㎡,温室3000㎡,在哈拉村实验种植2500棒,在三合村种植基地2650㎡,地摆棚室栽培黑木耳37500棒,利用农作物秸秆部分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项目原料来源广泛,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增加生态效益的重要作用。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县科技局积极配合东北林业大学开展技术服务,为农民发展黑木耳产业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9月正是大棚木耳挂袋栽培的关键时期。可是,眼看着100万袋木耳菌的出耳率只有三分之一,泰来县江桥镇七星村的农民愁容满面。我校食用菌专家邹莉教授在七星村木耳养殖基地,发现这里大到厂房整体规划、小到管道存水,在制菌、养菌、挂袋栽培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储存菌类的大棚,也存在大棚太薄不能越冬的情况。邹莉教授建议七星村进行设备改进,并对影响木耳培养的环节一一进行了指导,让种植木耳的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量和品质。  

  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改善环境促扶贫。泰来县东方红林场与泰湖湿地是当地最重要的两大生态功能区,学校党政领导、科学技术研究院等业务处室针对东方红林场樟子松林群体退化及泰湖湿地综合生态开发利用规划等问题,带领教授服务团多次赴当地考察调研。

  专家在相同地块樟子松林生长情况对比,株距较大的单株木生长良好,密度过大的樟子松林由于光照、营养相互竞争,几乎100%产生退化和枯枝现象。专家从技术和政策上给东方红林场提出抚育间伐的建议,根据樟子松不同林龄采取不同方法,成熟林可主伐或轮伐进行抚育,树龄30年左右的中龄林先采取单株营养针来补充养分不足的问题,同时应请示上级按照相关文件进行总蓄积量15%以内的间伐。

  提出针对泰湖湿地全面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构想,湿地大水面多层次立体生态养殖大有所为,分别在上层、中层和下层水面可以同时放养不同生活习性的鱼类,底层进行河蟹养殖,水面上也可进行鸭、鹅等水禽养殖。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泰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议在周边建设湿地文化体验馆,开设科普宣教室,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开展青少年科学考察,认知探险等活动;举办泰湖湿地观鸟节等。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服务团心系贫困户,从农户切身利益出发,深入贫困地区考察,实行团队成员与农户的对接,科研联系生产实际,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户,打通林业科技扶贫与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东林教授服务团有规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开展的系列精准科技扶贫工作成效逐步显现。通过油豆角、黑木耳、新品马铃薯等良种和新技术扶贫项目,让教授与农户点对点的帮扶,农户间逐渐示范带动,形成了多点连线的产业链,让一部分人先脱贫;通过帮扶双方共同协商建立的帮扶工作站、共建采摘园等项目,在点连线帮扶的基础上,形成了合作社性质的连片经济产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以期达到更多家庭共同脱贫的目标;通过对东方红林场及泰湖湿地等生态功能区未来总体规划设计,加之新近启动的防沙治沙经济作物品种选育与推广栽培项目,既起到了固沙、治沙,恢复生态环境及湿地资源保护的作用,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初步形成了促进泰来县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持久脱贫模式和未来致富途径。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