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央美术学院发挥艺术优势开展扶贫工作 帮扶云南剑川走民族特色长远发展之路

2017-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根据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工作的统一安排,中央美术学院自2013年起对口帮扶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几年来,我校发挥艺术人才荟萃、艺术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剑川、辐射大理,在挖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推动民族工艺产业发展、助力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开拓实践,并将县校合作进一步扩展到州校合作,为滇西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对口帮扶也是我校坚持“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重要践行,是我校师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契机。

  一 、达成合作协议,形成帮扶长效机制

  自2013年教育部启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以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战略,与定点帮扶对象云南剑川开展友好交流互访。2014年4月,我校与剑川县签订《中央美术学院 剑川县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中央美术学院(剑川)实践教学基地框架协议》,陆续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滇西扶贫工作,推动县校合作向州校合作模式的转变与深化,2016年4月,我校与大理州签订了《大理州人民政府与中央美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7月,我校成立大理州校地帮扶战略合作领导小组。

  2016年10月,我校与大理大学签订《中央美术学院与大理大学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两校间在教学、科研与创作方面展开多渠道交流,增进了解,为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打开了有利局面。同时与剑川县签订《中央美术学院与剑川县政府对口帮扶战略合作项目协议》。我校将重点围绕“丝绸之路”人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发掘滇西地区文化内涵,塑造富有人文魅力的艺术景观,拓展艺术思维及视野,提升社会大众审美水平,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实现帮扶合作双方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共同目标。

  二、组织深入调研,为精准扶贫把脉

  学校领导多次带队组织专家团队赴剑川调研,结合专业对剑川的教育发展及规划开发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评估、论证等服务,形成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推动对口精准扶贫工作继续深入系统地开展。

  2016年4月,我校党委书记高洪一行赴剑川县进行深入调研,对县职业高中教育状况,狮河木雕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沙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2016年8月,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带队的党外人士调研团一行到剑川县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项扶贫调研活动。调研团入乡村,访农户,听真言,看实情,通过实地调研,为推进我校与剑川县的对口精准扶贫及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6年10月27日-28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行八人赴云南大理大学、大理州剑川县访问调研,期间与大理大学、剑川县政府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滇西扶贫工作夯实基础。

  2017年7月,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带队,党委统战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组织来自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党外人士及学生一行15人组成暑期考察交流团,赴我校对口帮扶的云南大理州剑川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汇报展览及考察交流研讨活动。

  通过调研,我校对剑川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有了更深入了解,对剑川的教育发展及规划开发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梳理建议和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推动对口精准扶贫工作继续深入系统地开展。

  三、助推民族工艺产业发展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木雕产业为重点,深入挖掘剑川民族工艺资源。

  (一)在京举办“滇西奇葩——云南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展”,着力推介剑川民族工艺产品

  2014年3月,我校与剑川县共同在我校美术馆举办“滇西奇葩——云南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展”。展出征集遴选的木雕作品100余件,涉及30多个种类,以明清木雕、建筑木雕、陈设性木雕、实用性木雕和旅游小件为主。其中,3件展品受我校教授、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侯一民先生亲自推荐,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秋荷》获壁画大展提名奖。

  “剑川木雕”历史悠久,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80年,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先生参观剑川木雕艺术展后,大加赞誉,挥毫题写了“滇西奇葩”四个大字。“滇西奇葩”悠然绽放在中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是我校落实《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总体方案》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展览共计投入资金150万元,我校投入80万元。据统计,展览现场销售与回订木雕产品共为剑川带来经济效益500万元。

  (二)开展学术研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剑川县第五届白族文化节暨2016年石宝山歌会节于2016年8月举行,期间隆重举办“中国剑川木雕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庆祝剑川县‘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命名20周年木雕精品展”,我校雕塑专业张伟、周思旻老师,雕塑评论专业殷双喜、李展老师,设计专业宋协伟老师,服装设计专业谢梦狄老师,家居设计专业田海鹏老师受邀参加研讨,并出席“剑川赴中央美院进修学员结业书画作品展”、“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

  2016年以来,我校暑期考察交流团先后两次与剑川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对口帮扶工作研讨会。考察团成员与剑川县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和文化界人士深入交流,并结合各自专业对当地的基础美术教育、木雕家居产品设计、产品包装众筹、未来车型设计、创作基地开发以及传统工艺工作站筹建等方面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受到了当地各对口部门的欢迎和认可。此举将进一步指导各对口部门的工作,助推剑川县文化教育、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深入挖掘剑川文化艺术资源,开展旅游产品研发

  1.开展旅游产品研发设计,提高剑川民族工艺产业创新力

  2014年,由我校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团队设计完成《剑川旅游产品研发设计方案》,对剑川木雕、千狮山、剑湖、白族刺绣、白族建筑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开发,进一步提高剑川民族工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2.开展扶贫工艺设计,以众筹模式推广剑川特色产品

  2016年10月,继我校党外人士赴剑川进行专项扶贫调研活动后,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马浚诚带领信息设计第四工作室对剑川松茸、三道茶、花椒、白芸豆、牛肝菌等特产进行艺术包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并采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互联网众筹将产品回馈富有爱心的央美粉丝们,为剑川扶贫作出贡献。

  四、助力民族工艺人才培养

  (一)举办剑川县美术教学和工艺技术人员短期培训,推动人才成长

  2014年11月,我校举办第一期剑川县美术教学和工艺技术人员短期培训。20位学员系统学习了泥塑头像、泥塑人体、传统壁画以及中国美术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创作技法,为剑川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木雕作品艺术性与创意性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开办剑川县书画学习班,为当地美术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2015年10月,来自剑川县8个行业的21位学员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书画培训学习,完成书法临习、中国画创作技法以及艺术市场管理等课程,在提升学员美术素养的同时,为剑川美术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三)选邀教师赴剑川开设艺术培训课程,提升学员专业技能与素养

  三年来,我校先后选邀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艺术家赴剑川开展艺术培训。2015年4月,我校壁画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朱景华为剑川县职中师生作“中国传统木雕概论”专题讲座;2016年3月,特邀国画艺术家金士焯到剑川为当地艺术从业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艺术培训;2016年8月,中国画学院李洋、徐海教授对剑川县书画工作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培训。2017年4月,我校雕塑系周思旻教授赴剑川为当地的木雕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业培训。

  五、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一)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创新县校合作模式

  2014年4月,我校党委书记高洪一行赴剑川县签订《中央美术学院 剑川县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中央美术学院(剑川)实践教学基地框架协议》,2016年8月,我校雕塑系教学创作基地在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正式挂牌成立。

  剑川县与我校的县校合作,加快了双方在人才智力和资源工艺等方面的融合,实现了互利共赢。一方面,基地共建使木雕工艺、文化保护、古城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成为我校教学实践的课堂和资源,另一方面我校积极配合剑川县未来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才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

  2016年10月,中央美术学院大理教学与创作研究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将大大促进两校之间的创作研究及人才交流。

  (二)茶马古道 古韵拾贝——我校师生赴剑川开展写生采风活动

  几年来,我校中国画、雕塑、壁画、设计、建筑等专业学生到剑川下乡写生。从南诏国到大理国,剑川古城的老街成了源远流长的白族文化课堂。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和考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深刻的了解,将自己的专业与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批批感人的精彩作品并在当地展出,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和好评。

  (三)“艺术服务人民”——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在剑川开展扎实的教学与实践工作

  2014年至今,我校已派出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到剑川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同学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增设美术史论、绘画课程,开展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工作,并帮助当地木雕产业进行图样创新和市场推广工作,把学业知识转化为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剑川县政府、教育局以及支教学校的充分肯定。

  (四)举办展览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文化品位

  2016年3月,剑川县职业中学展出我校第二届读书笔记写绘大赛优秀作品86件,并陈列了建校以来各个时期美院名师借阅书籍的借书卡40件,旨在鼓励剑川学生向前辈学习,将“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融入生活。

  2017年7月,“滇西新葩”——中央美术学院•剑川教育帮扶联合展在剑川古城的赵藩文化园展出。展览集中展出了校地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我校师生赴剑川进行春、秋季写生及社会考察的成果,包括中国画学院师生剑川写生作品、建筑学院剑川艺术考察成果汇报、城市设计学院农特产品特色包装设计作品。同时还展出了剑川当地木雕手工艺人、中小学生接受我校专业培训后所创作的汇报作品。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作品,集中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我校对口帮扶的成果,强化了校级教学基地的实践功能;将剑川的美通过艺术、设计、建筑等形式进行了整体呈现,对提升剑川的社会知名度,助推剑川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联合开展学术课题研究

  2014年10月,我校与剑川县签订了《剑川县人民政府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关于石钟山石窟艺术价值研究合作协议》。2014年至2015年底,我校造型艺术研究所、剑川县文广局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队,利用高清晰的“三维数字技术”对石钟山石窟群(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扫描、测绘、拍摄等调查研究工作。此举对全面、深入研究展示石钟山石窟的历史、文化、旅游等综合价值,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造福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关注剑川学生教育成长

  (一)捐赠物品,让山区孩子享受艺术的滋养

  2015年10月,我校向剑川贫困山区学校捐赠了6000余册画册图书,涉及8个乡镇的10所初级中学、职业中学、民族中学,捐赠图书价值15万元。同时协调北京外国语学院向金华一小和羊岑中心学校捐赠436册图书。

  2016年3月,我校再次向剑川县捐赠电子计算机76台、家具16件,价值56万元。9月,我校发起“为云南剑川中小学师生爱心捐书”的倡议,向剑川贫困山区学校捐赠了5360册画册图书以及100余套课桌椅。

  (二)资助剑川贫困学生,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

  在我校挂职剑川干部的倡议和努力下,其所在燕郊校区管理处党支部,对民族中学两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资助,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3000元。

  (三)深入“一师一校”了解情况,走访困难学生家庭。

  2016年8月,由我校调研团深入剑川县弥沙乡大邑杨家村“一师一校”校点了解困难情况,并到当地贫困小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全面真实地了解彝族山区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

  八、与大理州政府达成州校合作,滇西扶贫工作迈向新进程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滇西扶贫工作,推动县校合作向州校合作模式的转变与深化,2016年4月,我校与大理州签订了《大理州人民政府与中央美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州校合作协议围绕助推民族工艺产业发展、助力民族工艺人才培养、援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支持剑川县建设与发展四项内容,进一步深化了我校与大理州的合作交流,助力大理州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7月,为使我校对口帮扶协调工作更加规范严谨、顺畅有序,我校成立大理州校地帮扶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建立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州校合作协议围绕助推民族工艺产业发展、助力民族工艺人才培养、援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支持剑川县建设与发展四项内容,进一步深化了我校与大理州的合作交流,助力大理州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5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始终秉承“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等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阵地,作为培养锻炼干部、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方式,努力探索一条既展示艺术教育特点又符合当地实际,既体现规律性又富有创造性的特色扶贫之路,为滇西边境山区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