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高校思政“课内开花课外香”

2017-04-1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收藏

  是课堂,更是阵地;有温暖,更有力量……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上海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聚焦66万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立足思政课堂主渠道,并利用互联网等丰富平台推进思政工作形式和内容创新,逐步构建起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日前举行的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切实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按照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要求,努力使上海各高校更好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办出特色、办出卓越。

  打造思政教育“同心圆”

  近日,上海大学通选课《时代音画》在该校音乐学院迎来首讲。课上,教师提出“中国音乐如何革故鼎新?”“中华民族危亡之时,艺术家如何唤醒中国魂?”“步入新时代,我们如何奏响‘红旗颂’?”等问题。

  看似讲授音乐等文艺作品,实则紧扣时代进程中的中国主题。“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我们希望引导青年大学生读懂中国,感受时代,培育家国情怀。”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告诉记者,上大已经构建起思政教育的“中国课”系列课程,在学生中获得了良好反响。

  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上海高校正在告别思政教育“单兵作战”时代,包括书记、校长、知名教授、人气教师等在内的优质师资纷纷走进思政课堂,共同打造思政教育的“同心圆”。

  在上海交通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读懂中国》不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包干”授课,三分之二的师资来自校内遴选的兼职教师和校外特聘教师;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老师们集体备课,博采众长,课上直面热点问题解疑释惑,让学生大呼过瘾。在上海海事大学,从事航运业的众多校友被请上讲台,使学生们对国家海洋战略有了更深认知。

  立德树人“细水长流”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善用大学生喜爱的新话语、新平台、新方式,思政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育人实效。

  在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咖啡厅,一群“工科男”与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张广利越聊越近。他们向张广利抛出“您怎么看待为学和为人?”“创业面临什么风险?”等问题,张广利耐心作出回应。

  从2016年4月开始,这种小规模、高频次、强互动的“谈式”教育在华东理工全面开花,内容涉及创业、法律、理财、心理健康、职场文化等一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学生感言:“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下,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追问自己心中的困惑,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张广利认为,比起单向灌输,这种“细水长流”式的分享有更好的育人效果。

  从入学到就业,从课内到课外,从实践到网络,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已把“诚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校园里,有无人售卖的小卖部,学生按标价将零钱放进钱盒就能拿走货品;有“免监考考场”,其试点科目范围已从思修课等公选课向院系专业课扩展。

  在同济大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资源正在融入课程、教学和校园生活之中,真正做到为全校师生“树魂、立根、打底色”。

  师资建设“制度先行”

  对标中央要求,践行“全员育人”,队伍建设的保障尤为重要。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鼓励各级党组织探索基层党支部的设置方式,出现了如上海大学把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课题组等最活跃的细胞上,上海理工大学按专业垂直设立党支部等创新实践。

  此外,上海坚持把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先后组织实施了市属高校“千名教工支书进党校”培训工程等,累计对近3000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了集中培训,着力提升组织生活质量,通过述职评议考核等夯实党建责任制。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上海高校共有专职辅导员4200余人,上海不仅通过完善制度,促进事业发展愿景与个人职业理想统一,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向心力,还加大能力建设和培养力度,着手制定“辅导员百名博士培养计划”,今年起将对骨干辅导员进行跟踪培养。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吴振东 仇逸)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