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师者!山东师范大学唐波团队荣膺“黄大年式团队”实至名归

2018-01-11 来源:齐鲁网收藏

  齐鲁网1月11日讯(记者 田进 通讯员 田学超)近日,教育部公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领衔的分析化学教学科研教师团队荣登榜单。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0所高校的201支团队入选。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领衔的分析化学教学科研团队名列其中,凸显了科技创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山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教学科研团队以973 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青唐波教授为带头人,承担了分析化学学科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一个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以及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的优秀集体。该团队共有教师23 人,其中教授9 人、副教授8 人,有18 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 人为博士生导师、18 人为硕士生导师。唐波教授是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工程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张春阳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大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与成像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董育斌老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娜老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李平老师由于在生物分析研究中的出色表现被选聘为2013年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并在2014年荣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被评为2015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团队带头人唐波教授,1994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同年引进到山东师范大学任教。面对社会上诸多诱惑,唐波毅然选择教书育人,并投身到科研创新中去。他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毕业的博士生中有的成为中科院的研究员,有的成为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导。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并成为分析化学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在唐波教授的带动下,团队承担了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及相关学院每年共950人次的分析化学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他们立足世界科研的前沿领域,创新思维、勇于争先,在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应用、活体及细胞内重要活性分子传感和肿瘤早期诊治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关工作的研究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目前,团队合成探针的研究成果不仅被各类著名期刊多次引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多个科研机构也来函索要所合成的探针。近五年来,团队教师作为项目申请人已完成或正在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973首席单位项目1项,国家杰青项目2项,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4项,重大科学仪器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项目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杂志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发表论文400余篇,引用10000余次,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200余篇,多个重要研究成果被选为杂志封面文章并被权威学术机构评述。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最大的财富,保证身体健康一方面是要在生病之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未出现明显疾病症状之前,早发现早治疗。要实现对重大疾病的早期诊疗,就要让细胞及活体组织内的多种重要生命相关物质能够成像监测,能看到相关物质的变化”,在谈到团队科研目标时,团队负责人唐波教授这样勉励大家。团队所做的就是研究新颖实用的分子与纳米荧光探针,并将成果用于细胞生命物质的成像检测。这一成果也获得了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合成探针是监测到疾病的早期发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针对相关疾病开发新型药物,实现疾病的靶向治疗。近年来,团队进一步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进行合作,用所研发的技术来筛选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里,将筛选出三到四种新药来帮助人类更好地战胜疾病,为人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筛选新药的项目也获得了科技部重大专项的支持,新的科研成果正在向应用转化。

  唐波教授团队还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究开发出“光生态”新型棚膜,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转光膜发光单一、透光率降低、因生产成本高推广应用受限等问题。2010年,该产品已在我国山东、安徽、河南、山西等地推广应用,累计实现农作物种植面积4万多亩,农产品收入6亿元,以增产15%计算,农户增收90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科技兴农,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获山东省“百千万富民工程杯”金奖,山东省专利奖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责任编辑:田青(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