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海南大学法学教师团队

2018-01-24 来源:教师司收藏

  一、师德师风

  团队切实落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在教师晋升、考核过程中形成了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支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为己任,奉公奉献,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高素质团队。

  团队根据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期盼海南“履行好中央赋予的南海维权、维稳、保护、开发的重要使命”的要求,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为责任担当,通过团队建设,整体提升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南海战略和南海维权的现实需求、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能力与水平。

  团队24人中19人是中共党员,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多数人分别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广受师生好评。

  王崇敏教授是团队的灵魂人物。他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殷切期盼,秉承海南大学“热带、海洋、旅游、特区”的办学特色,整合资源,引领团队建设。他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新世纪百千万优秀人才国家级人选,全国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百名专家之一,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他担任海南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海洋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海南省法学会副会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海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的重点专家。

  团队负责人邹立刚教授从教32年,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他兢兢业业,模范履行教师道德规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一名知识分子对人民的热爱、对国家的奉献、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担当。他是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法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教育部入库法学专家,国家权威智库入库专家,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海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南部战区法律专家。

  二、教书育人

  海南大学法学学科有本科、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法律硕士点;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教育部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海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海南大学更路簿研究中心、海南大学国际司法与仲裁研究中心。

  团队教授均为本科生授课,并采用多种形式贯彻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创造性成果,践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还与实务部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境内外院校联合培养,邀请境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和举办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及申报课题,举办或参加境内外各类模拟法庭竞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批量不同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海南省司法队伍中占比约40%;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专门人才。

  三、科研创新

  团队近五年立项和结项的涉海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部级涉海项目20余项,省级涉海项目20余项。在项目下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提交研究报告50多个。特别是在反击“南海仲裁案”的法律斗争中,团队组织校内外专家发表论文11篇,团队师生发表论文20余篇,硕士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10余篇;向地方和中央提交相关研究报告8份,其中2份分别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份由中国法学会以《要报》报送中央11个部委办,1份报送中央常委参阅。团队并申报立项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即邹立刚《我国南海岛礁所涉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和阎根齐《南海“更路簿”抢救性征集、整理与综合研究》、专项1项即夏代云《南海维权视野下的更路簿解读》和重点1项即阎根齐《海南渔民“更路簿”地名命名与南海维权研究》,进行持续研究。

  团队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已召开“南海问题高端论坛”5届学术会议,“南海区域合作论坛”5届学术会议,中国法学会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放签署30周年座谈会,中国海洋法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换届大会,中国法学会“海法方阵”理事单位首届海法论坛,中国法学会南海仲裁案后续对策研讨会,南海海洋权益维护研究创新基地年会,南海更路簿学术研讨会等涉海学术会议19场次。各类会议参会者累计约2000人次。会议成果一般有会议论文集和会议总结上报。

  四、社会服务

  团队近五年向地方和中央党政机关提交了50多个涉海报告,20份被中央机关采纳,其中2份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批示,3份上报中央常委参阅,2份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孟建柱和刘奇葆批示;另有2份获得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宪生批示,1份获得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批示。

  承接中央宣传部、中央海权办、国家海洋局、中国法学会、中国海洋法学会、三沙市和海南省有关部门等委托课题20余项,为地方和中央党政机关提供服务。

  协助地方草拟或修订《海南省海岸带保护开发管理条例》《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海南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补偿管理办法》《永兴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规定》等12项地方性法规。

  担任国家有关部门、南部战区、海南省委省政府等部门的法律顾问、立法专家顾问、法律专家、应急管理专家、咨询专家,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先后在中央卫视、深圳卫视、三沙卫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日报、海南日报、海南新闻联播、海南电视新闻频道等受访或被报道或撰文讲解涉海问题50余篇/次;并应邀进行讲座数十场。

  五、团队建设

  团队负责人邹立刚,成员高之国、阎根齐、叶英萍、高圣惕、王崇敏、王琦、陈秋云、张丽娜、夏代云、童伟华、唐俐、王秀卫、阎二鹏、熊勇先、宁清同、刘云亮、李文化、刘国良、魏德才、陈龙江、何海榕、武良军、高婧如。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占比60%,研究领域覆盖涉海主要领域。

  为加强团队建设,海南大学聘入高之国担任海南大学法学院特聘院长、教授、博导。他是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联合国海洋法法庭法官,我国涉海政策和法律的重量级智囊人物。聘入境内外知名海洋法专家高圣惕教授。他是英国剑桥大学国际法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国际法学硕士、荷兰莱登大学国际法学博士,在国际法学、国际海洋法学和南海问题研究方面有深厚造诣。

  团队主要科研平台是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该中心由高之国任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崇敏任中心主任,邹立刚任副主任,王秀卫任秘书长。团队经费来源主要有前述纵向和横向课题,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能力建设经费、海南省和海南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数百万元,校拨常规经费和中国法学会常规经费每年数十万元,法学院发展基金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团队通过完成立项课题和委托课题、完成地方和中央有关机构交办的任务以及自选现实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工作。

  六、社会影响

  团队较早就被境内外机构关注。

  2016年7月21日,由中国法学会、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海洋法学会共同举办的“南海仲裁案法律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高之国、邹立刚就座于主席台并分别作主题发言。翌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随后各大网站报道。

  2016年7月25日,美国有关机构发表文章,评析了高之国、王崇敏、邹立刚、陈秋云等教授的研究,其中约50%的篇幅评介邹立刚,认为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是“为中国政府在南海的直接利益提供相关政策研究的主要学术机构”。 

  高圣惕教授全面批驳南海仲裁案的论文The Jurisdiction Rulings of the SCS Arbitration: Possible Errors in Fact and in Law发表于国际权威年度刊物——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主办的<ocean yearbook 2017>(197-249页),引起较大反响。高教授多次参加在北京、印尼、香港等地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17年)》将“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排列为全国大学智库百强第32位。

  海南大学法学学科是全国约680个法学专业中4个首批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团队之一,是海南省目前唯一获得此称号的教师团队。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