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团队事迹材料

2018-02-09 来源:教师司收藏

  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团队由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组成,团队负责人为周利生教授,主要成员共有27人。近年来,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自觉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深入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心有大爱,争做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团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的理念,积极传播和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了一大批心有大爱、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努力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团队负责人周利生教授从1992年起开始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至今整整25年。25年来,他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谱写着“思政人”的辉煌篇章。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遵循学生的思维习惯设计教学内容,聚焦学生的主要关注点进行思想交流,努力向学生传递最前沿的信息。“老师的课对我们非常有帮助,会让我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超级好的老师!”这是学生对他的评价!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江西省敬业奉献好青年”、“江西青年五四奖章”等一系列荣誉,获得“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江西省思政课公开教学竞赛奖”、“江西省思政课优秀教案竞赛奖”等众多奖项,入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新世纪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

  团队成员付妍妍老师,2010年始从事辅导员工作,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她总是说,辅导员工作岗位充满了爱的魔力。八年里,她与辅导员岗位从相识、相知、相恋,到情定一生。她用对学生的爱,用对工作岗位的责任,用自己的青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直在与辅导员这个岗位与她的学生们“谈恋爱”。 因为这种爱心和努力,她成为了学生口中的“最潮辅导员”、“知心大姐姐”。学生说起付老师总是满脸的温暖:“付老师的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正如她告诉我们的那样,她是我们生病时候的120、遇见危险时候的110、遇到困难时候的119、迷茫时候的知心大姐姐。只要我们需要,她都能随时出现。”学生生病,无论多晚,她都会赶到医院陪伴学生,为学生垫付上医药费。学生感冒发烧、外出不慎摔到腿骨骨折……正是她的陪伴,让学生和家长安心。2017年,付老师获评江西师范大学“十佳辅导员”称号。

  团队成员左功叶老师,既是专职思政课教师,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立足三尺讲台,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努力方向。在工作中,他坚持用他的淡泊疏朗、恪尽职守、平等尊重、无声关爱,教会他的每一位学生成长,教会他们敢于承担、不忘初心、热爱生活!说到左老师时,班上的同学常常说:“我很尊敬我们的左老师,很感激能在大学期间遇见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他特别亲民,每次下寝都跟同学们有说有笑,整条走廊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特别有生气”。他担任辅导员的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班,成功入选江西省“红色班级”创建名单,先后获评团中央“活力团支部”、江西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先进班集体等各项荣誉。

  在我们的团队中,这样的好老师还有很多。团队成员尤琳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当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感动师大”人物、学校共产党员标兵;孟范昆被授予“江西省道德标兵”荣誉称号;王玲玲、王员获评江西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赖亦明、郭凌、左功叶、李正兴当选学校“三育人”标兵;王员获评学校“十大研究生最喜爱的良师益友”;左功叶、赖亦明、肖华平、骆江玲、吴郁琴等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用教书育人的实践阐释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用扎根江西红土地的默默奉献书写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春风化雨,用红色文化滋润大学生心田

  江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团队高度重视发挥红色资源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积极作用,创造了红色基因传承“一定二化三结合”的教学新理念,打造了鲜明的思政课教学特色,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质感、动感与实感,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为高校思政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深入开展了红色文化教育的相关研究。团队成员王员主持国家发改委重点课题“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探索老区军民联合发展新模式”,团队成员韩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以及“红色文化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红色文化传播研究”等各类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课题。近年来,出版了《红色江西》、《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红色经典传奇100例》等相关著作多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红色文化价值意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等多篇,撰写的研究报告《整体推进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的思考》受到原江西省委书记肯定性批示。

  努力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成员注重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把“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着力讲好红色故事,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弘扬革命精神,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举办红色专题讲座、实施红色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使红色基因活跃校园充实课堂,使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般滋润大学生心田。

  “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团”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我校率先成立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团,先后开展了“井冈行”、“苏区行”、“重走长征路”、“践行八一精神”等系列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并由参加体验的学生在全校大学生中进行宣讲,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使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实现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正式出版了《我们的红色基因》、《我们的红色记忆》、《我们的红色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与实践教学新探》等系列作品,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其中《我们的红色基因•井冈山精神篇》被评为第六届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该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与好评;同时,人民网、新华网等众多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创造了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有益经验。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红色基因传承“一定二化三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实践创新》、《红色文化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得2016年度江西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红色基因传承‘一定二化三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江西省教育厅专门发文要求全省高校学习我校该教学改革经验。

  专注学术,勇于创新孕育科研硕果

  团队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关注学术前沿,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团队成员王员教授从1987年起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至今已整整30年。30年来他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教授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30年来,他主讲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多门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实践中的新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文化理路》等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参编著作(教材)6部,科研成果获省级优秀奖励6项。

  团队成员周利生教授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程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求索:民主革命与理论回应》等4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他利用俄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带来的解密档案文献,探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的互动关系,对新资料显示出的新问题,分析原委填补研究空白,对学术界尚存的争议,运用新资料提出新见解。俄罗斯著名学者、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卡尔图诺娃对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团队成员吴瑾菁教授,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人民政府学科评议组成员,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赣鄱555人才工程。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教研相长。对道德认识问题、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等伦理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道德认识论》等学术专著4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转载;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

  团队成员韩桥生教授,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在道德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了“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共识研究”、“当代中国道德风险研究”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道德价值共识论》、《政治道德论》、《道德风险论》等3部学术专著。因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2016年入选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

  2014年以来,团队成员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重大横向项目1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发表在CSSCI期刊以上高水平论文共65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7项。

  积极有为,服务社会创佳绩

  团队坚持知行合一,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在舆论引领、理论宣传、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有为,作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和影响,以实际行动践履了作为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理论宣讲和普及工作。团队成员周利生作为中共江西省委宣讲团成员,先后参加了党的十八大等多次重要会议精神的宣讲。这些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从部队到地方,都曾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所作理论宣讲报告将近三百场。让听众能听下去、有收获,这是他坚守的原则。每准备一次理论宣讲,他都认真思考宣讲对象,吃透宣讲主题,精心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他的报告大家愿意听。”在谈到听课感受时,听众会不约而同地给出这个评价。江苏“红色之旅”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一位中学校长在博客中写道:“有幸听取了周利生教授的党史报告,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精彩的党史报告。”在南昌铁路局团委书记培训班上,福州火车站一位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青年干部在听完他的报告后说:“印象非常深刻,感觉震撼极大,世界观被刷新了。”

  努力发挥智囊团作用,为政府和企业决策咨询服务。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借助学科、人才、科研优势,积极主动开展调研和应用对策研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团队成员王员教授,主持完成了“江西省国有煤炭企业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总结了煤炭集团公司开展创先争优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和做法,设计创新党员教育模式的方案,提出了加强国有煤炭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建议,被江西省国有煤炭集团公司采纳并实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承担了江西省共青城市委的重大委托课题《科学发展观在共青城的认识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被当地政府采纳,为共青城市确立生态立市、绿色强市、绿色惠民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进退之间 生态保护的“经济账”》为题作了宣传报道。

  注重协同,永葆团队生机活力

  坚持团结协作,加强团队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凝聚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团队负责人周利生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曾获江西省思政课教学竞赛一等奖、教案竞赛一等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发挥了凝聚作用。团队主要成员27人,职称结构: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年龄结构:60岁以上2人,45岁至59岁11 人,45岁以下14人,平均年龄42.7岁;学历学位结构: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5人,学士学位2人。可见,这是一支颇具潜力、朝气蓬勃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团队。团队通过科研攻关、名校访学、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等途径提高科研能力;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以老带新等途径提高教学水平。经过多年建设,团队的整体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研究水准均有质的跃升。团队201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重点建设项目。

(责任编辑:田青(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