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控辍保学 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系统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述评

2018-03-0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代课教师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踏上了寻找辍学学生的艰难路。

  18年后,电影里魏敏芝的担忧已经成为过去。2017年10月22日,在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说:“这5年,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让每个孩子都接受义务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控辍保学自此有了行动纲领。这一年来,控辍保学取得新成效。

  让孩子们从小愿意上学

  “有一些学生是自愿失学,没兴趣,就不学了。怎么按照义务教育法解决这些问题,让他有兴趣学习,把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3.4%提高到95%,这是一个大的‘硬骨头’。”陈宝生在党的十九大期间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教育改革的三个“硬骨头”时,强调其中一个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

  曾几何时,一提起辍学,大家会想到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因贫辍学,但是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据我们统计,因为教育质量问题,厌学或者学习困难辍学的学生可能占辍学学生的60%以上,而且主要是初二、初三的学生,这跟过去主要是因贫辍学不一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杜柯伟说。

  一名农村学校校长感慨,只有极少数是因为家境或者疾病的原因辍学,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长和学生感到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学了没有用,不如早点回家干活或进城务工。

  新时代孕育新矛盾,自然要配制新的“药方”。

  针对这一情况,《通知》提出,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力度,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学校吸引力,让孩子们从小愿意上学。

  贵州省黔西南州的第一所寄宿制小学,深藏在兴仁县山林腹地的民建乡边界上。从乡政府所在地驱车20多分钟,眼前是一所校舍规整、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乡村小学——塘房小学,校园内绿树成荫,喷泉、凉亭、假山,仿佛一个“袖珍公园”。

  校长吴雄刚到这里的时候,学校几乎一无所有,被当地村民称为“石旮旯里的塘房小学”。从2004年到现在,学校辍学率为零,巩固率100%,被誉为“石旮旯里的奇迹”。

  原先2000平方米的学校扩大到2万多平方米,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棋吧、书吧、亲情聊天室等一应俱全。“孩子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便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对生活也会比较乐观,不会带着被歧视的心态生活;教师们也找到了真正做教育的感觉。”吴雄说。

  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学校,比教师家访磨破嘴皮子要管用得多。

  《通知》要求,除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农村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得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加课时、赶超教学进度或提前结束课程。

  2017年,在江西省弋阳县,一项名为“关爱率”的数据温暖了无数学困生的心田。

  这是弋阳县叠山学校首创的教师评价机制。“关爱率”即后20%学生的平均成绩。据校长曹文介绍,后20%学生辍学的概率最大。于是,该校以后20%学生的平均分来考核教师业绩。“后20%以入学人数为基准,流失的学生按零分计入总分,这样一来,教师们就不会再轻视、挖苦、赶走差生,而是尽力去帮助、想方设法留住他们。”曹文说。

  层层压实责任的试验田

  早晨8点醒来,新疆墨玉县喀尔赛镇铁热木村村长阿不都苏普尔,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抹把脸,就骑着摩托车出发了。在他分管的2小队范围内有35名初、高中生,他要到每名学生家里走一趟,督促学生按时上学。

  临近中午,他接到喀尔赛镇政府教育办公室下发的一份名单,名单已经过逐级筛选,由墨玉县全县初、高中学校教务处将当日未到校的学生反馈给17个乡镇政府,各乡镇再根据学生居住地下发到辖区村干部手里,假如名单中有铁热木村2小队的学生,他就得挨家挨户去找,了解旷课原因。

  2017年,和田地区为了学生能够按时上学,所有乡村干部和教育工作者执行着最严格的控辍保学制度。

  事实上,不光在和田,在我国其他偏远乡村,控辍保学成了一项层层压实的责任,成为一场涉及社会各方力量的“总动员”。

  入夏,四川大小凉山,峻拔清秀。凉山偏远,却不是被遗忘的角落。

  孩子辍学,县长担责。从去年起,凉山州全面铺开实施15年免费教育。为了防止因贫失学,当地严格落实县长、乡镇长、校长等“五长”负责制,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从精细到“一家一案,一生一案”扶贫方案的治本之策,到优化布局调整,因地制宜通过增加寄宿床位、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这样的治标之法,《通知》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试图把各级领导责任都纳入到控辍保学的链条中。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吕玉刚眼中,“明确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在控辍保学中的责任”,是这份文件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机制举措之一。

  为了把责任层层压实,尤其是落实落细到每一个偏远山区,教育部制定了最严督导办法。“对义务教育辍学高发、年辍学率超过控制线的县(市、区),不得评估认定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吕玉刚说。

  控辍工作不仅责任更实,手段更细。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父母外出务工,乡村孩子的流动明显加剧,因此借助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对学生流动、辍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对学生学籍信息变化情况也应及时予以更新,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能够更加精准。

  团结社会力量做好控辍保学

  辍学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国,更是一个全球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大约有2.63亿名儿童和青少年辍学或失学。其中,小学适龄儿童(约6至11岁)达6100万名、初中适龄青少年(约12至14岁)达6000万名、适龄青年(约15至17岁)达1.42亿名。

  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工程,中国的控辍之路也是筚路蓝缕。2016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4.0%,这不仅是了不起的历史跨越,更为世界范围内的控制辍学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通知》看准了义务教育“升学率”天花板后面的“巩固率”矛盾,并从依法控辍、质量控辍、扶贫控辍和保障控辍四方面全面布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控辍保学的中国经验。

  不少农村孩子选择辍学,最现实的原因是认为自己根本考不上大学。要改变这一想法,就要让学生看到上升的希望,而职业教育恰恰承担着这样的职责。

  《通知》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中职振兴的相关举措,为学生提供多种成才渠道,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有计划地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内外较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完善东中西部对口支援机制。

  控辍保学,师资是关键。

  留住优秀教师、吸引年轻教师,各地也在积极作为。北京市密云区评职评优优先考虑支教教师,截至目前,已有562名支教教师被评为区级以上骨干和中级以上职称,占比达36.9%。在中央层面,2017年乡村教师补助中央奖补资金增至30亿元,比2015年增加30.4%;2017年“特岗计划”招聘8万名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比2016年增加1万人。

  既然控辍保学是一项牵涉众多的社会工程,那就需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江西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是省级贫困乡,但在这里,连续20多年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相反,还走出了全国师德标兵、省市优秀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等上百人。大家都说,这得益于长平乡教育奖励基金会。

  上世纪90年代初,李维正和乡里退休教师李怡章、黄祖耀等老党员发起创办了长平人民教育奖励基金会。他们多方积极奔走,如今,基金会利用基金的利息及衍生收入,共资助奖励学生和教师3772人次,助奖总金额达225万元,如今基金已达400多万元。

  一年来,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社会各方积极投身于这场事关民族未来、国家大计的改革攻坚战。(本报记者 刘博智)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