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广州探索为校外培训“退烧”

2018-06-01 来源:《人民政协报》收藏

  谈起校外培训机构,家长们内心有爱又有恨。

  爱的是,培训机构解决了学生放学后的托管难题,满足了一部分学生“发展个性”的需要;恨的是,部分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超纲教学,人为地制造了焦虑气氛,扰乱了教育生态,增加了家庭及学生的负担。

  5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市进行调研采访,在实地走访中小学校、培训机构中,管窥广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成效。

  “600工程”化解家长的“后顾之忧”

  5月23日,星期三。下午4:30,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华融小学内,还是热闹一片。

  操场上,足球校队的孩子们,正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球感训练。篮球爱好者正在练习传球;击剑课上,几名全副武装的学生正在进行激烈对抗;美术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水墨绘画的魅力;科学室内,一群“小小科学家”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而在另一间教室内,学生们正在写家庭作业,遇到问题还不时请教老师……下午6:00,下班后赶来的家长们,接上孩子,开启了一天的亲子时光。

  一直以来,小学生放学后的接送问题,困扰着双职工父母。在广州市天河区,家长接孩子的时间可以延长到6:00,甚至更长。

  “在我们学校,不同的家长需求也不一样,放学以后,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将孩子接走;接不走的孩子也按照家长需求分为两部分:选择基本托管的孩子,在老师的看管下写作业;选择参加兴趣社团的孩子可以拓展兴趣爱好。”华融小学校长郭文峰介绍说,天河区通过“学校—社会机构—家长”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实施了“课后托管服务”,解决了家长下午放学后接送孩子的实际困难,被家长们称为解决其后顾之忧的“600民生工程”。

  “以前,孩子放学后,我们正在上班,但又不能老请假,只好把孩子交给培训机构。”像大多数家长一样,何嘉诺的妈妈是一名白领,家中没有老人看管,她每天都像在打仗。何妈妈说,为了发展孩子的多元素养,周末还要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之间,孩子折腾,家长也苦不堪言。现在,学校施行校内课后服务后,孩子和家长的“幸福指数”大增。

  “学校引进的第三方机构资质信得过,而且不以营利为目的,学校场地安全性能高,所以将孩子留在学校心里比较踏实。”据何妈妈介绍,在引进机构入校时,学校让家长委员会全程参与决策,每学期结束前,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公开课观摩周”,邀请家长进课堂检查教学效果,并提出反馈意见。

  为了解决部分学生放学后无人照看、托管班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增强辖区内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天河区,课后托管问题被区政府列入了“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

  “近两年来,教育局一直积极探索解决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问题。在试点先行、学习借鉴和总结提升的基础上,今年5月出台了《天河区教育局全面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托管工作方案》,在全区55所公办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全面实施校内课后托管工作。”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曾东标说,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托管,需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校共治。而全面实施课后托管工作,学校发展了办学特色,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社会机构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多方合力,共同构建了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减负不是搞“大锅饭” 让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

  “业余时间,我参加了14个兴趣班,学习累了,我就画画或者弹钢琴,然后接着学……”在广州执信中学,初一学生李伊尹是公认的“学霸”,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在她看来,学习的秘诀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将学习的“刀刃”用在课堂上,课余时间用来发展兴趣特长。

  “高负担≠高质量。减负,不是减掉学生的兴趣,而是减去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量或限度,让一般学生学得会,让优秀学生发展得更好,在丰富的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过完整的教育生活。”李伊尹的成长,正契合了执信中学校长何勇“宽管活学”的教育培养方式。在何勇看来,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能因为减负,就搞“大锅饭”“一刀切”。既要让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就需要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学术引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然而这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要质量。为此,执信中学教研团队围绕“高效”做了探索。比如,政治科实施作业分层布置、多元评价方式,初一高一注重培养学科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如听课情况、课堂提问与回答情况、作业情况等,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提问、学会答疑、学会选择作业。语文教师董燕探索“体验式课堂”,强调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模式,让体验在学习中穿行。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过程中,通过体验来迸发学习热情及健康思考,又不剥夺教师的“引领”“组织”作用,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活力,显现其生命价值的教育目标。

  减负不减效的做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也让学生对母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考取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曹禹豪在告别母校之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执信中学的三年里,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使我从以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参考书的考生变成了一个全面发展,有国际化视野的时代青年。在校期间,我参加了华南地区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担任了会议学术总监,全程参与会议筹备,我还有机会代表学校去美国参加辩论,全面打开了我的视野……”

  “治理,不是打压,是为了更规范”

  “老师您好,我孩子的语文、英语成绩都不错,但数学一直不太好。学校老师也一直在帮她,但毕竟班级40多学生,老师精力有限,我们希望利用课外时间查漏补缺……”

  “您别着急,我们对孩子做一个全面检测,找到问题所在……”

  一年前,焦虑的小桐妈妈带着5年级的小桐来到了广州明师教育机构。在老师的建议下,她为孩子选择了个性化的补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找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点以及适合她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有所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也提升了。

  “减负,不是要减去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是要减去不符合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超量、过难的教学内容以及重复、盲目的机械性训练给学生带来的负担。而培训机构的功能,是弥补公办教育的不足,发现孩子的个体差异,补短板而不能为了商业目的去‘忽悠家长’,人为制造紧张情绪。”广州明师教育总校长肖明良介绍,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相关文件公布以后,他们主动按照文件及省市区各级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并进一步明确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5月5日,明师教育主动签署了《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

  “在自查自纠中我们发现,一些上课点的宣传介绍用词不太科学,便撤销了,突出了对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对学生的鼓励。我们对教师的培训讲义及教案进行了督查,并形成了制度,还要求授课大纲的编写严格遵守课程标准和大纲,并对授课大纲的每一目标与课程标准或教科书的关联点作出了说明。”在肖明良看来,治理,不是打压,是帮助机构更好地规范发展。而培训机构也要认清自己的身份,坚定地做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为广大学子提供丰富的中小学校外素质教育,帮助、支持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在广州,和明师教育一样,卓越教育、学大教育、新东方教育、立尚教育等一批培训机构都签署了《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并通过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信息平台,将课程、收费及服务等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及家长的监督。在小桐的妈妈看来,这个平台已经成为家长们选择机构的“大众点评网”。“家长们可以像选餐馆一样,看口碑、比信誉,将培训机构的发展晒在阳光之下,促使他们健康规范发展,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秦小珊说。(本报记者 张惠娟)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