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杜尔欧特草原上的扶贫“轻骑兵”

2018-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内蒙古农业大学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内蒙古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工作队被派往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公合成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和驻村第一书记由安达(男,蒙古族,1981年出生,农大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四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机关工委、自治区扶贫办等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四子王旗、吉生太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坚持实事求是,围绕农村牧区工作规律和实际,做好联系、协调、指导各项工作,积极为民办事,每年坚持常驻扶贫点,累计驻村700余天,行驶3万余公里,取得了一些成绩,收获良多,感触颇深。

  一、所在村基本情况

  公合成行政村位于吉生太镇的东北侧,北与红格尔苏木相邻,东邻查干补力格镇,南接温度尔花村,西与中号村相邻。2000年由原前点力素大队、公合成大队合并为公合成行政村,辖区总面积 8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709亩。公合成村地域偏僻、自然条件差,全村有9个自然村689户、2235人,五保户17户,孤寡老人85人,文盲有280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庄。 主要以向日葵、马铃薯种植为主,兼有少量的养殖业。现在贫困户从2015年的162户减少到45户,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375人减少至73人。

  二、驻村期间的工作

  1.加强政策学习,提高干部素质

  自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扶贫队员们参加了由自治区扶贫办组织的三次学习班和市、旗组织的若干次第一书记培训,对驻村工作的基本工作要求、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职责以及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有了逐步深刻的认识。此后,结合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刻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和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四子王旗农村牧区整体发展规划,认真自学了各项相关政策方针和扶贫措施。通过不断政策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到了驻村干部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和知识结构,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自身素质,也为做好农村牧区工作奠定了基础。

  2.理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到村后,把村情民意调查作为进村到岗后的第一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以座谈会、上门走访、走田间地头等方式,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方式对公合成行政村的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详实地了解。同时积极参加村里的各种会议,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研讨村里的发展情况。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与村干部一起共商发展大计,积极帮助所驻村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到扶贫点开展活动,2014年40多人次,2015年70多人次,2016年90人次,2017年50多人次,2018年截止到现在已经有11人次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深入“结对子”家庭,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掀起了一股扶贫帮困的热潮。

  3.强组织,着力打造优秀基层党支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是驻村第一书记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工作中,始终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龙头来抓,以此来带动其他各项工作。

  在村级党支部建设中,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协助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帮助村两委制定创建计划,研究创建措施,通过开展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协调村两委工作关系,加强组织建设,着力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基层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三是抓好宣传教育,在开展调研的同时,努力把党和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牧区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传达给村民,力求消除村民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推动农村牧区政策的贯彻落实。四是主动帮助村里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加强了培训,细化了岗位职责,明确了工作职责。协助村委会进一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务公开管理制度》、《村一事一议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20余项。规范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内容、程序和形式,坚持每月一次在村委会公示栏进行公示,保证了工作的透明度。安达于2016年荣获了四子王旗十佳村党支部 “第一书记”称号,同年7月被乌兰察布市委评为“优秀驻村干部”,2017年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李纪恒书记的亲切接见。

  4.用优势,提高公合成行政村的农牧业科技含量

  公合成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和一小部分养殖业,人均年收入相对处于低水平。为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充分利用农业大学人才、技术优势,面对近年来整个四子王旗种植向日葵出现大面积列当病的情况,组织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先后进行了三次科技讲座,有600余人次参加培训,并推广了两个不同型号的品种,试验效果很好,抗裂当率在97%以上。

  面对村里文化生活匮乏,单一的情况,汇报学校党委之后,2015年和2017年分两批次送去了近10多万元的书籍和各类科普读物,9个专用图书架,改造了村里的文化活动室,使村民拥有了茶余饭后读书提高文化品位的场所。

  积极响应四子王旗党委政府对全旗农业结构的调整布局,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引进了藜麦种植项目和燕麦种植项目,达到了增收提效,脱贫减贫的目的。2016年共推广了2000多亩藜麦项目,与乌兰察布当地藜麦公司合作,采用驻村试点推广“公司+农户”特色种植产业,形成了自然村级特色产业。2017年春季,从国家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申请到了30000多斤优质种薯,免费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燕之谷”申请到了约6000多斤的燕麦两种型号种子,2018年又从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争取到了4000斤高产燕麦种子,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那里争取到了100亩抗列当向日葵种子免费发放给了贫困村民,并邀请国家农业部岗位科学家刘景辉教授、赵君教授亲临田间地头进行了详细的科普讲座,2018年春季试着推广高产青贮玉米种植项目。

  依托自治区农牧业龙头企业四子王旗赛诺公司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技术合作协议,邀请动物科学学院的部分专家和兽医学院的教授们,到村里进行杜蒙羊养殖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指导,帮助养殖户减轻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5.突出医疗扶贫,倡导全民绿色健康

  针对村里百姓看病难、有许多贫困户是由于因病致贫的原因之后,从2014年至今一共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免费义诊“送医送药”活动,深受百姓欢迎,相关媒体也都进行过报道。每次的义诊人数都在200名以上,带着B超、心电图、尿常规检查、口腔、妇科等,每次都发放近4000多元的日常药品,共给村民节约了医药体检等费用十多万元。

  现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医院已经给每一位前来就诊和体检的村民创建了健康档案,利用每个科室的特色,还开展了3次健康大讲堂,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发放普通的日常厨房用品和健康操视频碟,促使村民逐渐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

  6.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功能 减免学费助圆大学梦

  内蒙古农业大学制定的扶贫点考入本校的学生给予四年学费的减免政策自2014年实施以来,截止目前, 共为4名来自扶贫点的学生,减免了56000元的学费。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启动仪式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行,会上,自治区有关部门高度认可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在教育扶贫方面的工作。受助学生郝迎春同学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热泪盈眶的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说到“有了农大的帮助,助圆了我的大学梦,我将会勤奋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义无反顾的加入建设美丽乡村的队伍中去,贡献农大学子的真挚力量”。

  除了提供减免学费政策以外,学校还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虽然岗位工资每月不超过360元,但积少成多,至今为止已经为贫困生发放了勤工助学金数万元。

  7.多方联动谋发展初显成效

  通过组织 “博爱一日捐”活动,呼吁广大教职员工为贫困农牧民捐款捐衣物,学校扶贫工作队前后两批次2015年和2016年分别送去了8万元和10万元的捐款资金,在巨宝庄等4个自然村开工建设了人畜饮水工程,现工程已圆满竣工,所有村民喝上了安全优质的自来水。

  2018年又对八楞以力更村水浇地升级改造工程投入近10万元,该工程正在进行中。

  2016年筹措部分资金,向公合成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解决了新的村委会办公地点的电脑(6台)、打印机(1台),办公桌椅(3套)、驻村干部日常需要的冰箱冰柜等,还赠送了办公卷柜3个,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对新的办公地点,重新进行了功能规划,农业大学党委投入3万多元建设了公示栏、村务公开栏以及各类规章制度宣传栏。

  在此期间,与旗委、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从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捐赠了价值28万元的2000多套桌椅板凳等旗教育直属系统,解决了全旗部分学校硬件设施短缺的问题。

  近年来积极带领村两委人员跑项目,跑资金,解决了自然村之间的水泥路建设,现已完成10公里,2018年还要对两个自然村之间的水泥路完成施工。如今,村民出行不仅方便了,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8.走访慰问送温暖 特色党日活动暖人心

  每逢全国扶贫日之际,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15年10月17日校党委邬建刚书记亲自带领一部分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到扶贫点,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劳动收割向日葵,共手工收割向日葵11亩。在傍晚的余霞中,残疾人史海泉委托村会计写了封感谢信,信中写着“如同天上降个神仙,天长路远来送温暖”,“照顾到户又到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这些亲切的言语正是淳朴农民对党支部结对帮扶活动的真实写照。2016年,学校党委书记又带领着30多人的党员干部和职工深入河东自然村贫困户孙润狗地头,共为其收割向日葵40多亩。2017年,学校党委书记带领20多名处级干部到扶贫点,开展“助力小康梦 喜迎十九大”主题党日活动,义务劳动小组到达贫困户地头之后拿起铁锹、麻袋,分工合作,快速、高效地为贫困家庭脱玉米4吨,抽滴灌带80多亩,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秋季劳动负担。贫困户,除此之外,学校各级组织,深入贫困户走访慰问,共计10余次,发放慰问金三万余元。

  2018年冬季,学校党委副书记侯晨曦研究员深入扶贫点开展“学习宣传十九大 送党课到基层”活动,深入浅出的讲解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内涵,并向党员农民们赠送了新党章和党的十九大辅导报告,共100余册。

  每逢新春佳节之际,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来到扶贫点看望慰问这里的贫困户和老党员,2015年春节和2016年春节投入慰问金和米面油4万元,2017年和2018春节投入慰问金2万元。每年坚持的校级领导慰问贫困户的做法,拉近了农大师生员工与村民的距离,增进了感情,收获了信任,受到了贫困户的欢迎,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9.全力以赴,全身心融入村集体工作

  今年,是脱贫攻坚工程的关键之年,如何按照自治区、市、旗三级要求推进工作,如何及时准确的向村民宣传危房改造及转移搬迁安置等相关政策,都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经过深思熟虑,村里通过微信群、开小组会、村民代表会议、入户交谈等形式全面铺开了工作。平时,积极参加村里各项活动,协助村委班子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了解询问百姓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将发现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在第一时间里协助村委进行处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经过村委会的认真研判,今年春季“美丽公合成欢迎您”微信公众号上线,通过微媒体加强自身的宣传,提高村的美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

  在今年6月,学校捐赠价值69000元的14台地膜播种精点机,带领村“两委”创建村集体经济,以农机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壮大集体收益,起到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火车头引领作用。

  10.“爱心衣屋”很温馨

  2017年冬,为了让贫困村民在各个季节都有干净整洁的衣物,开展了“初冬暖人心”的衣物捐赠活动。共收集400多套衣物和旧手机等。驻村队员通过淘宝网,购置了衣架之后,把这些衣物按照季节、男女、老少分成了六大类,在新的村委会设立了“爱心衣屋”,深受百姓欢迎。村里有一位70岁的大妈讲:“在寒冬要来的关键时刻,及时给我们送来了过冬衣物,送来了温暖和关爱,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农业大学。”听着老百姓感激的话,驻村队员备受鼓舞。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