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专家教授故乡行” 铺就健康扶贫温暖路

2018-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郑州大学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郑州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医学院系11个,附属医院9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其中临床医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医学学科优势,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作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领军龙头,近年来持续开展“专家教授故乡行”扶贫项目,进一步促进新医改分级诊疗,进一步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主动作为,在医疗扶贫事业中率先行动。

  一、项目背景: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河南省作为全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经济水平和个人支付能力较沿海地区偏低,整体医疗保障能力与群众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伴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快,城乡居民对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和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近年来,河南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但卫生资源的缺乏和配置的不合理导致地区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与省级优质医疗资源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产生不利影响。郑大一附院开展的“专家教授故乡行”扶贫项目,着眼于解决贫困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与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以“医疗扶贫”、“健康扶贫”为着力点,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为打造“健康中原”作出积极努力。

  二、项目概况:搭建省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型稳定合作关系

  从2017年10月起,为进一步落实新医改分级诊疗要求,深化帮扶协作贫困县医院,解决好基层群众健康保健问题,进一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郑大一附院以“医疗扶贫”、“健康扶贫”为着力点,每周持续开展“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

  “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以县域籍贯为基点、以家乡情感为纽带、以故乡行活动为载体,通过名誉挂职、学科对接、巡回诊疗等形式,深化落实学科培育、人才培养、医联互通、科研助力、远程协同等多项措施,搭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型稳定合作关系。通过活动,一是密切专家教授与父老乡亲的关系、联系,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办实事、办好事;二是充分发挥医院人才、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优势,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把病人留在基层,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减轻基层群众外出就医负担,进而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三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健康服务供给模式,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健康服务需求,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三、主要特点:“六位一体”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生肌造血”

  (一)家乡情感为纽带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郑大一附院80%以上的医务人员来自于河南省的各个县域,眷恋桑梓、回报家乡是所有在外工作“老乡”共同的心愿。“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为郑大一附院和医务人员故乡医院搭建起沟通桥梁,为郑大一附院的“老乡们”提供了回馈家乡、报答乡亲的平台。专家们借助故乡行活动经常回家看看,把先进的医疗理念、诊疗技术带回故乡,尽己所能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增砖添瓦,以实际行动给父老乡亲们做好保健服务。故乡行活动期间,郑大一附院主动公布故乡籍专家的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家乡群众有任何健康需求可直接电话联系对应的专业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得到最直接、有效的健康咨询信息,减少患者重复就医,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满意度。

  (二)县域籍贯做基点

  该项活动以县域籍贯为基点,每个县选择一家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对接,医院集中组织该县域故乡籍专家统一时间“重回故里”开展巡回诊疗启动活动,并拉开故乡行系列活动序幕。根据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需求,将故乡行医院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作医院”,通过协议签署、名誉挂职等方式建立起本院和故乡行医院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深化落实学科培育、人才培养、医联互通、科研助力、远程协同等多项措施,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三)名誉挂职添动力

  该项活动从故乡籍专家中挑选一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医师作为故乡行医院的名誉院长/牵头人,对故乡籍专家按专业受聘为故乡行医院的名誉科室主任,“一对一”建立紧密对接关系。通过名誉挂职,一是赋予牵头人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根据故乡行医院需求积极组织本院专家定期开展巡回诊疗活动。二是授予名誉主任,建立科室对接,畅通沟通机制,实现患者从入院初诊、确诊、治疗的序贯指导机制,让患者在及时得到规范的诊疗。

  (四)能力提升促发展

  该项活动的主要举措,是以学科扶持和技术带动为基础,以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为目的,促进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等额对调式”对口支援贫困县政策,常年派驻5-7名医师到贫困县受援医院开展工作,受援医院也选送等额相应的专业人员来院进修培养,做到基层医疗人才数量不减、患者看病不受影响。进修及短期培训期间,实行骨干医师“一对一”带教和培训,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传授适宜新技术,提高管理能力,并给予进修/培训医师免收进修费、适度提供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

  在医疗技术上,依托设在郑大一附院的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实现乡镇远程医疗全覆盖,和故乡行医院实现远程医疗互联,利用远程病理诊断会诊系统、远程影像诊断系统、远程心电系统、远程医学教育系统开展远程疑难危重病例会诊、病理诊断及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远程心电会诊等业务,以及远程医学教育、新技术新业务推广普及等专业学术讲座。同时在科研课题设计、课题申报、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对故乡行医院进行培训,与对方联合开展论文撰写、科研项目研发、常见病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免费向故乡行医院医务人员开放本院数字图书馆、河南省重点开放实验室等资源。

  在物资扶持上,通过捐献的方式为故乡行医院提供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装备。尤其对于对口支援贫困县医院,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作为医院专科设备购置、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助力贫困县医院学科建设和诊疗服务能力提升。  

  (五)无缝对接助沟通

  该项活动进一步加强急诊重症转运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与故乡行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目前郑大一附院配备11辆重症转运专用车辆,设置专职转运医师和转运护士,对于切实需要转到本院的重症患者,免费提供转运服务,结合紧急救援直升机进行立体转运,24小时待命为全省故乡行医院的重症患者服务。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患者经故乡行医院推荐转诊至一附院,无需经历门诊挂号、排队、诊察等环节,由双向转诊办公室根据患者病情直接办理住院。  

  (六)系列活动树长效

  “专家教授故乡行”作为郑大一附院健康扶贫的品牌项目,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产生长久影响,切实促进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医疗水平的提升。在集中组织故乡籍专家、教授进行“活动启动”后,一附院迅速和当地医院建立对接机制,并结合当地群众医疗需求,定期组织巡回诊疗活动。根据要求,名誉院长/牵头人每月组织故乡籍专家“常回家看看”,以门诊坐诊、病房查房、病例会诊、手术演示、专业讲座等形式,给家乡父老服务,解决实际医疗困难。每季度组织相关管理、临床、医技、护理等医务人员赴故乡行医院开展大型巡回诊疗暨现场调研活动,帮助建立科室管理、质量控制及诊疗规范体系,实现管理与医疗的协同发展。  

  四、项目成效: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郑大一附院以“专家教授故乡行”为切入点,探索落实分级诊疗的新模式,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共享,促进了全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为实现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医疗服务同质化,解决贫困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切实的行动。

  一是进一步建立起省级医院和贫困地区基层医院的新型紧密合作机制。“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启动以来,利用周末时间,每周选择一个县域籍贯进行活动启动仪式,通过签署协议、揭牌仪式、名誉院长/主任聘用等形式,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搭建起省级医院和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型稳定合作关系。

  二是进一步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同时开展门诊坐诊、病房查房、疑难病例会诊、手术演示、学术讲座等巡回诊疗活动。截至目前,已进行兰考县、宜阳县、民权县、卢氏县等25个县域籍贯(其中含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9个);累计派出专家748人次,免费服务家乡父老24000余人次,开展学术交流讲座40余次,手术78余台,查房患者3200余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当地政府、医院和群众热烈欢迎。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力。目前郑大一附院与省内130余家县级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医疗教学协作关系,涵盖所有的故乡行医院。据统计,年开展远程综合会诊达2万余例,远程病理、心电等专科诊断达6万例,远程医学继续教育培训320余次,培训人次40余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全省医疗机构诊断、治疗水平,较大程度节约群众医疗费用、基层培训费用,减少了当地患者的外出就诊率。

  四是进一步提升了重症救治能力。2017年,为充分做好故乡行系列活动,一附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先进设备(包括4辆转运车辆),完善人才队伍(分别配置6名转运医师和6名转运护士),弹性调配医院床位,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住院“一条龙”服务。2017年转运救治危重症患者1672人次,极大地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

  五、下一步推广实施措施

  (一)扩大项目范围,实现河南省全覆盖

  一是利用3-5年时间,以河南省18个地市的108个县域籍贯为主要对象,以对口支援贫困县为重点,系统、全面推进郑大一附院专家教授故乡行工作,实现河南所有县域籍贯的全覆盖;二是完善部门职能,规范设置分级诊疗办公室全面负责专家教授故乡行系列活动,明确责任分工,规范落实重症患者转运、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具体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名誉院长/牵头人”组织故乡行系列活动机制以及全院医务人员参与故乡行系列活动的考核、激励机制,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支持专家教授多回家看看,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两手抓

  学科建设是医院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建设,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建立一支具有医学技能、科研实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2018年,郑大一附院的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负责对故乡行医院对应科室进行帮扶工作。通过规划学科发展定位、师徒带教、新技术传授、管理同步等方式,建设和发展临床特色,利用3年时间,争取故乡行医院2-3个学科形成明显的优势学科群。

  (三)逐步打造区域内资源信息共享

  试行故乡行医院内符合规定的病人“一站式打包收费”机制,打通故乡行医院上下HIS、LIS、PACS、EMRS信息连接,实现病人信息共享,落实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推行“疑难复杂病种病人住院检查在基层医院、诊断治疗手术在上级医院、续贯治疗和康复再转回基层医院”的一体化医疗模式,使“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生根,切实降低病人医疗费用,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让故乡行医院惠及区域内人民群众。

  (四)以“故乡行”为载体,多种医联体结合推进分级诊疗

  一是将故乡行系列活动和专业、专科、专病医联体结合,以故乡行活动促进专科联盟定期下基层,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促进资源、技术和信息向下延伸,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水平提升。二是强化远程医疗手段,丰富远程会诊、病理诊断、手术表演、远程教育等形式,探索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到远程培训、健康管理、资源共享等全方位的帮扶机制,更好地服务基层患者。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