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有借有还,脱贫不难

2018-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西南石油大学

  金阳县是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定贫困县,2011年被列入国家乌蒙山连片扶贫地区县,2017年被确定为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接到对金阳县的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后,学校及时与县方对接。按照金阳县的安排,学校精准扶贫对象是该县天地坝镇新寨子村。对此,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派专人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调研,根据金阳县和新寨子村的特点,认真研究制定帮扶方案,狠抓落实,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从资金、教育、技术、文化等方面多措并举,尤其是创造性地实施了“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养殖帮扶措施,帮助该村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有效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的扶贫工作多次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四川日报、凉山日报、金阳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和报道,“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模式在金阳县全面推广,并在周边县被借鉴实施。新寨子村被金阳县评为“两学一做”示范村,驻村干部袁成获评金阳县和凉山州“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其扶贫事迹入选了“凉山州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典型事例”。凉山州和金阳县分别给学校送来感谢信。

  一、基本情况

  金阳县位于凉山州东部边缘,东、南面与云南省昭通市隔金沙江相望,西与布拖县相邻,北与雷波、昭觉两县接壤,县城距成都680公里,距西昌220公里,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地理区位因素导致区域性贫困特征异常突出。新寨子村位于金阳县天地坝镇北边,距县城20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属高寒山区彝族聚居村。

  学校初到新寨子村时,全村有深度贫困户30户143人。对照脱贫标准该村还缺集体经济、农民夜校、通讯网络、规范化文化室,安全饮水没全部解决,义务教育条件很差。尤其是由于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且多为坡地,交通又十分不便,村上没有支柱产业,贫困群众基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由于金阳县的彝族同胞长期处于农奴社会,由农奴社会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时间不长,社会形态“一步跨千年”。老百姓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厚葬薄养等遗风陋俗多,“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之贫困群众文化素质普遍较低,50岁以上的群众基本不会说汉语,40岁以上的群众基本不会写汉字,群众精神面貌极为不好,移风易俗难度非常大。

  面临诸多困难,学校没有放弃对新寨子村贫困群众的帮扶,把帮助该村脱贫退出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帮助贫困群众取得稳定收入拔掉穷根作为最重要的帮扶工作来干。学校党委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一平多次强调,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学校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根据金阳县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人才智力、社会资源“三大优势”,尽最大努力,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产业到村、扶持到户”原则,根据新寨子村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土壤水质及贫困现状等实际情况,学校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作出了“新寨子村种植农作物收益低,发展养殖业有优势”的初步判断,经与县、乡、村多次对接,决定把培育和壮大养殖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以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助推贫困户持续增收。在选择养殖种类上,学校根据新寨子村多为高山和二半山、野猪数量较多以及彝族同胞养殖家畜不喜圈养擅放养等特点,最终确定了以“借猪还猪,借鸡还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养殖帮扶措施。学校出资购买猪和鸡,借给每个贫困户1头能繁小母猪、20只小母鸡进行养殖,邀请养殖专家对群众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确保养殖成效。为防止贫困户把猪和鸡吃掉,学校与新寨子村及贫困户签订借养三方协议,待租借期满后贫困户将等价小猪和小鸡还给村上,作为村集体经济所有,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猪和鸡自然死亡,贫困户不作赔偿。这项举措不仅确保了项目能够持续实施,切实解决贫困户勤劳致富问题,还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问题,为该村2018年退出贫困村打下基础。

  该项举措实施2年以来,收到了明显成效,较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较好地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新寨子村走出了一条针对大凉山独特地形地貌和人文气候而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道路,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学校的帮扶工作得到了金阳县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县委副书记方凤华说,“西南石油大学为金阳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全新的力量,他们对新寨子村的帮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寨子村支部书记约次格日说,“感谢西南石油大学!他们的帮助让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也让全村人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二、实施进展

  2016年5月20日,新寨子村“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养殖帮扶正式启动,首批30户贫困户从学校派驻新寨子村的第一书记袁成手中借走30头小母猪、490只小鸡,开启了他们脱贫致富之路。袁成详细记录了贫困户养殖帮扶账目明细,并经常到贫困户家中查看养殖进展情况,防止贫困户将猪和鸡吃掉或者卖掉。金阳县电视台等媒体对“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启动仪式和该模式发展情况进行了拍摄、采访和报道。

  2017年,学校向贫困户动态调整中新识别的58户贫困户发放了58头能繁小母猪。

  2018年,金阳县对贫困户再次进行动态调整,将新寨子村的贫困户识别为103户。学校将对新增的贫困户继续实施“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养殖帮扶措施。

  项目实施以来,贫困户共从村上借走了88头能繁母猪和490只乌骨鸡,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参与项目的贫困群众累计纯收入达26万余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

  三、主要特点

  一是项目选择因地制宜。新寨子村海拔高,山高坡陡,土地少且贫瘠,地理和自然条件制约了农产品的种植,贫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猪、鸡养殖。通过深入调研,该村群众养殖普遍采用敞放方式,养殖的猪、鸡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前景良好,实施“借猪还猪,借鸡还鸡”项目紧贴该村实际且因地制宜。

  二是项目实施接地气。精准扶贫要求精准施策,帮扶项目要接地气,要让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惠。在实施“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时,考虑降低猪、鸡因“水土不服”导致生病死亡的养殖风险,第一书记袁成与村干部商量决定购买本村的能繁母猪和本地的乌骨鸡鸡苗借给贫困户养殖,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需求问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是签订三方协议确保养殖成效。在实施“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时,贫困户、村党支部和第一书记签订了三方协议。贫困户对借养的猪、鸡没有所有权,协议要求贫困户对借养的猪、鸡要认真照管、科学喂养,如出现猪、鸡无故丢失情况,就按等价物或等价钱偿还,杜绝了过去“送猪送鸡有去无回”的情况。同时,如果猪、鸡出现生病死亡的情况,借养人只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拍照留证,并及时通知村党支部书记到现场查看,履行相关手续即可,不需要赔偿。此举大大降低了贫困群众的养殖风险,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成效经验

  一是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实施2年多来,第一书记袁成记录了贫困群众养殖的每个环节和情况,保留大量的过程影像。新寨子村海拔高,贫困群众养殖猪、鸡普遍采用敞放的方式,满村跑的猪、鸡成了村中一道独特风景线。随着猪、鸡的逐渐长大并转化为经济效益,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因懒致贫的现象在逐渐好转,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贫困户阿黑里且。初到新寨子村时袁成看到他家生活条件很差,基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全家人的精神面貌也不好。实施“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后,阿黑里且对借养的猪、鸡进行了精心养殖,猪、鸡生长很明显,全家人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2017年他家卖出猪崽9头,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收入增加后自己又买了两头小猪养殖。因为日子越过越红火,阿黑里且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二是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向因懒致贫说“不”。“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实施2年多来,学校不仅帮助贫困群众有了一定经济收益,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帮助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那就是向懒惰宣战,转变“等靠要”思想,走勤劳致富之路。村里的乡亲将阿黑里且的变化看在眼里,见到他家尝到了甜头,也都默默地行动起来。学校领导2017年6月再到新寨子村的时候,发现该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老百姓都在忙里忙外,初到该村时大多数群众蹲在路边无所事事、家门口啤酒瓶随处可见的现象一去不复返。此外,这一举措还间接带动了贫困群众劳务输出,2年多来全村劳务输出65人,拓展了新的脱贫增收渠道。在村中实施扶贫建设项目时,学校还动员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先后共有200余人次参加了投工投劳,贫困群众通过劳动提高了技能,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勤劳致富的意识。

  三是有效解决集体经济空壳问题。贫困村退出标准之一就是要有村级集体经济。学校初到新寨子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时,该村无集体经济,且没有建立集体经济的思路和出路。学校投入近10万元购买能繁母猪和鸡苗在该村实施“借猪还猪,借鸡还鸡”养殖帮扶,贫困户借养期满后,将等价猪、鸡归还村上,作为集体经济所有,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村里的猪、鸡形成规模后还将为今后在村里建设养殖产业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推广实施情况

  实践证明,彝族贫困同胞脱贫致富最大的障碍就是转变观念,而“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该模式在新寨子村成功实施后,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宣传报道,受到了金阳县的高度重视。金阳县对此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新寨子村专门召开了“借猪还猪,借鸡还鸡”现场经验交流会,并逐步在全县所有贫困村推广实施“借还”养殖模式。2017年,该县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疾病防疫的方式,充分利用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因地制宜实施“五借五还”(借芋还芋、借苗还果、借羊还羊、借猪还猪、借薯还薯)工程,投入828万元分别实施“借羊还羊”项目3891只、“借猪还猪”项目2010头。

  除在金阳县推广实施以外,“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模式还在凉山州其他县得到了推广实施。例如,美姑县和昭觉县都先后实施了“三借三还”(借羊还羊、借薯还薯、借枝还枝)工程。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