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引进新科技,助力宾川葡萄产业转型升级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去过宾川的朋友都知道,宾川是中国著名水果之乡。因为垂直气候的原因,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的水果在宾川都有种植,比如热带地区的芒果、火龙果,亚热带地区的柑橘、枇杷,温带地区的苹果、石榴、核桃……在宾川都能见到。毫不夸张地说,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但最主要的水果是葡萄和柑橘。

  2014年4月13日, 人教社第二任挂职宾川的陈志辉来到这片热区宝地,也和这里的水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葡萄种植业是宾川农业的支柱:种植范围广,全县栽种面积近20万亩;收成高、效益好,2014年产值超过30亿元,是宾川的“聚宝盆”和农民发家致富的希望。但宾川的葡萄种植历史较短,大规模种植始于2007年前后。种植技术以农民自发学习、相互学习为主,技术相对落后,产业繁荣的表象下潜伏着巨大危机。譬如:因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酸化、盐化、板结,土壤改良成了近年来县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因脱离标准化生产,葡萄的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到宾川后不到半月,陈志辉就了解到葡萄种植方面的诸多问题,倍觉责无旁贷。

  技术问题是关键!首先他想到了北京的科研院所,想到了人教社附近的农科院,想到了他家附近的中国农业大学,这些都是农业专家云集、可以借力的科研单位。他本来计划趁6月初端午节回京之便赴这两家院所求教,但计划赶不上变化,5.13大理州挂职干部第一次工作交流会让计划发生重大转折。会议期间,他从同为大理挂职干部的上海交通大学张才喜教授那里了解到,上海交大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该技术源于日本,张教授本人也是这方面专家;况且该技术已经在上海周边推广了三四年,成效很好。陈志辉喜出望外,深感天赐良机。

  皇天不负有心人!陈志辉受此鼓励,满怀期待地将引进葡萄新技术的构想向县委书记和县长作了汇报。5月20日,他邀请张才喜教授来宾川调研,为宾川葡萄种植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实地调研,张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引进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得到了县委书记等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据陈志辉介绍,该新技术走的是精耕细作的道路:1.“降密提质”——每亩从目前的600-800株降至10-48株,大幅度降低种植密度,提高葡萄品质;2.“标准化生产”——水肥一体、精细浇灌,既节约资源,又友好环境;3.“立体种植”——上种葡萄,下种庄稼,一年多产,提高收益。采用新技术种植出来的葡萄,绿色无污染,品质好,售价高。上海交大某一葡萄示范园,一亩地仅种8株,成熟时每株收获250串左右,每串售价四五十元,单亩收成近10万元。2014年,我国万元葡萄树的爆炸式新闻就源于这一示范园区。让陈志辉感到幸运的是,宾川县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葡萄种植新技术的引进。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时候我知道,干成一桩事情需要的用心和运气,我都占上了”。

  得到书记和县长的大力支持后,陈志辉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得以充分施展,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后续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起来:(1)6月中旬,邀请张才喜教授来宾川作葡萄种植新技术专题讲座。(2)7月上旬,与其他县领导一起带队赴上海交大示范基地考察学习,并洽谈科研合作。(3)7月下旬,第一个葡萄根域限制栽培试验基地在宾川县太和华侨农场诞生,第一棵根域限制葡萄试栽。(4)8月初,向云南省财政厅申报“金牛镇300亩葡萄科技示范园建设”和“宾川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两个重大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运用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在全县改造建设万亩示范基地。9月底两个项目审批通过,共计获得省财政厅3900万元专项资金。陈志辉饶有兴趣地介绍了示范基地的运作模式:基地建设以“农户+合作社+企业”的运行模式来推进,即: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若干连片农户组建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构建一个示范基地,全县每个坝区乡镇至少建设一个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的形式带动产业升级换代。企业与合作社签订产、购、销一条龙服务,对葡萄种植实行统一管理和统一技术指导,如水肥配方、浇灌频次控制,等等,做到生产全程绿色无污染,且订购包销保证了农户利益,提高了农户积极性。(5)12月上旬,上海交大农生学院领导专家一行赴宾川,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定。宾川的葡萄产业迎来了升级换代、提质增效、充满希望的春天。

  2014年底,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试验基地在宾川县数个乡镇先后开工建设;2015年3月,全县最大的示范基地-金牛镇葡萄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初具雏形;至2016年年底,宾川县推广该项技术的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亩,收益农户达数千人。更大的后续效应,还在显献过程中。

  对宾川葡萄的未来,陈志辉满怀信心与自豪:“宾川葡萄示范基地气候条件独特,拥有天时、地利,是其他地区不能媲美的……这是云南省第一个集科研教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葡萄示范区,我敢肯定它会成为全国葡萄种植界的翘楚!宾川葡萄种植业在示范区的引领下,必将走上多种经营相结合、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