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发挥三大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扶贫之路

——南京中医药大学帮扶工作纪实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自建校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诞生了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南京中医药大学认真履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帮扶的有关决策部署,作为“五方挂钩”帮扶小组成员单位,多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情系经济薄弱地区,学校先后组织选派多名优秀同志参与扶贫工作,涌现出了一批敢于担当、心系群众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典型事迹。在帮扶盐城市涟水县梁岔镇脱贫的基础上,我校在淮安区博里镇马桥村和晶墩村连续派驻帮扶工作队员,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学科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三大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健康产业扶贫之路,开展的扶贫项目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荣获全省“五方挂钩”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工作,学校党委书记、分管扶贫副书记多次作重要指示,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全力支持苏北帮扶工作,做好帮扶方案指导工作。南京中医药大学克服学校自身贷款负债多的困难,每年都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超额出资帮扶资金。2017年,为了帮助帮扶村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党委还专门从学校党费中划拨10万元用于支持帮扶村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校党委陈涤平书记委派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策华同志以及原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长青同志多次冒着高温酷暑,赴帮扶村调研指导精准帮扶工作,慰问帮扶村低收入农户。学校组织部全方位支持和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完成各项帮扶项目,学校团委、财务处、人事处、宣传部、资产处、离退休处、药学院等有关部门和学院也分别对帮扶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二、发挥优势,综合帮扶

  1.学科资源优势。学校组织部多次走访调研扶贫一线,指导第一书记把大健康产业列为重点帮扶项目,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走出了一条中药材产业扶贫的成功之路。2016-2018年度,在我校驻村第一书记协调下,南京中医药大学指导帮扶村流转250亩土地开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学校多次派专家对帮扶村的土壤酸碱性、沙化程度、气候条件、水系配套等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出适宜种植品种,并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导。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巢建国教授特地为当地村干部、农户开展药材种植基本知识培训,并就农户关心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指导和答疑,帮助帮扶村提高“造血”功能。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指导开展的中药材种植示范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提供至少100人以上用工机会。通过示范效应,未来5年可带动村农户种植药材500-800亩。未来南京中医药大学还将继续选派专家指导帮扶镇村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推动中药材产业向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园区化带动、品牌化培育转变,做到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生态建设,在生态保护中增强产业价值。

  2.医疗资源优势。“农民健康百村工程”,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服务品牌中的典型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这个平台在有关帮扶乡镇开展“关爱农民健康行,真情帮扶奔小康”大型专家义诊活动,与地方政府、卫计委、医疗机构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基础医疗服务合作、红十字急救技能普及、安全用药咨询服务、农村基层医务人员专题培训等项目。“农民健康百村工程”自2007年启动至今,已经在江苏泗阳县、江苏睢宁县、安徽五河县、河北景县、河南顺河回族自治区等4省28个县180个乡村开展了31站大型医疗服务活动,直接服务农民群众近八万余人,培训基层医护人员千余名,捐赠药品、物资近百万元,建立基层医疗合作单位19家,投入专家442人次,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泰国、秘鲁、美国、马来西亚、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志愿者2354人次。“农民健康百村工程”不仅是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锻炼的重要平台,也是全国和江苏省医疗卫生领域内的一个标志性志愿服务项目。2016年、2017年“农民健康百村工程”连续两年荣获中宣部等11部委评比表彰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十一年来,“农民健康百村工程”每到一处均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关爱农民健康,共建和谐社会”的创立宗旨。

  3.教育资源优势。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暑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关注留守儿童”活动,带领留守贫困儿童参观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南京中医药大学标本馆和药用植物园、南京博物院等地,开展系列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使贫困儿童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面。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党员到淮安区帮扶村马桥小学开展捐赠助学,为66位留守儿童捐赠课桌椅一套、校服一套、体育器材、文具和图书若干共计约2万余元。大学生志愿者利用专业特色开展了中药香囊的制作、猜谜游戏、“说出我的小愿望”、观看常见中药图片等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驻村第一书记为马桥小学争取3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出资4万余元为马桥小学购置电脑、空调、投影灯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硬件设施;帮助马桥小学获得新浪“扬帆计划”助学公益资助学校。

  三、凝聚力量,多措并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协调各级各部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2016-2018年度,驻村第一书记谢波同志的帮扶村有几条道路是“晴天一阵灰,雨天车骑人,物品运不出,姑娘嫁不来”,老百姓最大愿望是能把这几条土路铺设为平坦宽敞的水泥路。为解决这个难题,校党委第一时间同意划拨学校帮扶资金10多万元,并为帮扶村争取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对村内“断头路”“公共路”全部硬化,村道路全部亮化,从而解决村民长久以来出行难问题,并争取到省环保厅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省林业局省级绿化示范村项目,对村综合服务中心、主要道路、公共用地、河道进行绿化美化,并修建垃圾收集站,购买垃圾车,全面提升村民人居环境和村民的幸福感。

  2016-2018年度,在第一书记努力下,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淮安区先后争取和协调到江苏天裔鸽业有限公司鸽舍投资项目、温氏集团现代化猪舍建设项目、风能发电项目、省级标准化粮食仓储等帮扶项目14个,涉及帮扶资金约350万元。截止2017年底,每年为帮扶村集体稳定增收60多万元,99%的低收入农户完成脱贫,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安排的既定帮扶任务。

  四、增强堡垒,促进党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指导驻村第一书记要通过自身示范引领、产业项目带动等手段,建章立制促规范,亲力亲为抓管理,帮助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有效提高了农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激活了内生动力,力争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2016-2018年度,驻村第一书记一是利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和省委组织部帮扶资金20万元,争取省委组织部“党费暖基层”项目立项,用于帮助马桥村新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认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切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加强教育培训,并按组织要求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三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带领村干部赴南京市浦口区水墨大埝、知青故里、盘城葡萄园等美丽乡村项目进行考察参观,增长村干部的见识、拓宽了发展的思路。

  南京中医药大学集中一系列帮扶项目的实施,统一了帮扶村干群思想,通过项目带动为村集体增收,多途径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增收难题。正如结对帮扶的淮安区博里镇马桥村于成忠老书记所说:“南京中医药大学结对我们村不到两年时间,让我们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过去,我们也想发展经济,但眼界不宽,法子不多,还欠了一屁股债。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帮我们打开了思路,带来了好作风,找准了发展路子。现在的马桥是集体收入好、群众心情好、村庄环境好、自然生态好。”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