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汉中电大“3+3”帮扶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2019-03-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汉中分校承担汉中市勉县镇川镇廖漕村驻村包扶任务。学校紧紧围绕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仅2018年度学校就从自身办学经费和建设资金中挤出62万元作为扶贫资金),创新“3+3”帮扶模式,全力助推廖漕村精准脱贫,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支部+支部,建强堡垒引领脱贫

  廖漕村位于勉县县城东南,地势狭长,以浅山丘陵为主,缺水严重,自然条件较差。下辖8个村民小组,388户、10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08人,全村共有党员40人。囿于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主任曾缺配长达两年,村支部被镇党委列入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党支部。

  要想火车快、全靠车头带。为改变帮扶村面貌,汉中电大把“抓党建,强堡垒”作为廖漕村脱贫强村的根本之策,着力实施以“校支部+村支部”党建引领先锋帮扶为核心的帮扶战略。学校支部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校长冯健成任组长,科级干部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与廖漕村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脱贫攻坚”活动。通过讲党课、讲政策、搞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廖漕村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学校支部联合村支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弘六德·展六美·建三市”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组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对村民进行红色教育。帮助廖漕村建立了“道德积分银行” 和“爱心超市”,开设“乡村道德讲堂”,利用党员会、小组会、院坝会、积分兑换物品等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培育文明乡风。

  该校支部从全体教职工中优中选优,精心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科长和研究生担任驻村工作队员,长期驻村强化帮扶队伍力量。学校支部15名党员率先垂范、全校共22名教职工结对帮扶廖漕村47户贫困户,根据贫困户实际实行“一户一策”,帮扶到户、措施到人、责任到心。学校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坚持每月进村入户,调研工作进展,宣讲扶贫政策,协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学校支部和村支部的指导支持下,驻村工作队研发了廖漕村村级扶贫纪实电子化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贫困户基本信息、扶贫数据信息化的动态管理,得到了市、县的肯定推广。

  学校支部与村支部、村委会、驻村工作队联动合作,为村上理清思路、量定计划,四支力量扭成“一股绳”、结成“一张网”,充分发挥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2018年3月,协助廖漕村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了领导班子,原来的后进支部变先进,重新焕发了活力,建强了基层组织,筑牢了脱贫攻坚堡垒。

  科技+产业,振兴经济增收脱贫

  “现在政策就是好,购买鸡苗汉中电大给补贴,学校还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每月过来进行技术指导,一年下来养3000只鸡,经济效益比以前翻了几番。”勉县镇川镇廖漕村养鸡示范贫困户晏小文乐呵呵谈到。他是汉中电大支部书记、校长包扶的贫困户,以免费领取的20只鸡苗开始了养殖之路,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自身脱贫。目前发展特色养殖示范场1个,年出栏土鸡3000余只、毛收入21万元、纯收入8万余元,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了全村养殖产业发展。

  廖漕村是全县重点贫困村。承担起帮扶任务后,汉中电大数次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赴该校联合办学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动物科技学院、雅安校区种养殖生产基地、芦山县龙门镇现代化养鸡厂和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养殖示范基地实地考察调研,寻求廖漕村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支持。经过考察和摸底调研,同“四支队伍”和川农养殖专家团队讨论,决定充分利用该村的养殖传统,结合当地丘坡地形和大面积种植玉米等适宜禽畜养殖的特点,确立了重点发展土鸡养殖项目的思路。汉中电大和四川农业大学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廖小黑”特色土鸡品牌,做实集体经济,变向贫困村、贫困户单向“输血”为自主“造血”,奠定贫困户稳定增收长效基础,鼓足脱贫攻坚后劲。

  2018年,该校协调并筹集资金40万元,按照川农大制定的标准规划建立了占地8000㎡,集办公区、饲料加工区、育雏室、卫生防疫室、养殖场于一体的优质鸡林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先行引进投放广元灰鸡鸡苗1100只、天鹭2号茶花鸡300只进行试养,摸清市场,积累经验,寻找方法。补贴资金3万元援助6户贫困户分片散养,帮助修建新型鸡舍、购买鸡苗、培训技术、回购成鸡,降低贫困户养殖风险,成为养鸡示范户。试养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增强了贫困户养殖信心,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2018年度全村年出栏土鸡10000余只,产值达80—100万,经济效益约40万余元,初具规模。为助力贫困户稳定增收,该校积极拓展产业链,确立了逐步做大做强养鸡产业,多种经营并举、综合发展各项产业的思路。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跨区域合作,签订《科技扶贫合作协议》,以“科学教研+合作社+基地”的形式指导廖漕村土鸡养殖。在川农大博士团队的技术支持指导下,精心打造新型鸡舍建设、鸡苗选育防疫、确定喂养标准、建立养殖过程可追溯系统、统一品牌及回购营销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开创“扶贫+产业+高校+科技”的新模式;申请汉中市廖漕村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计划通过1年的努力,扩建养殖区、新建屠宰车间和冷冻车间、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并继续引进四川农业大学的技术服务,建立完整的优质土鸡产业链,以实现年出栏量生态优质鸡30000只,畜牧产值450余万元,实现100万的经济效益,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群众78户、208人增收,户均产值超过1万元的目标,奠定贫困户稳定增收基础,巩固已脱贫户脱贫成果,带动未脱贫户实现脱贫。

  为确保“廖小黑”土鸡品质,下一步每只散养土鸡都在孵化后佩戴由博士团队研发的“智能脚环”,帮助建立全程溯源体系。“现在,消费者都偏爱原生态养殖的绿色、有机食品,我们‘廖小黑’土鸡品牌就是要建立起从孵化出生直到摆上餐桌全过程中,每只土鸡唯一的可追溯二维码,使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清楚知道这只土鸡的生长历程,并且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直接察看鸡群的状况。”汉中电大派驻廖漕村第一书记韩冰说。该校计划在合作社收益稳步提高的同时,将带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土鸡养殖中来,让“廖小黑”土鸡品牌不仅服务于贫困户脱贫,还要带动更多群众致富,成为全村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学历+培训,培育人才扶智脱贫

  “咱农村贫困群众,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外出务工,都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让村民实实在在掌握发家致富的‘手艺活’,才能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廖漕村支部书记晏文斌说。这正是汉中电大发挥办学优势,助力廖漕村培育人才扶智脱贫的重要举措。

  对贫困群众实施免费技能、技术培训,是促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力举措之一。2018年,该校聘请国内知名农业养殖专家、博士生导师刘益平教授及其团队,每月为廖漕村贫困户进行专题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从品种筛选、场地选择、林下养殖示范基地建舍、林下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讲解;四川农业大学任鹏博士团队5次来到廖漕村,实地查看土鸡养殖情况,现场为贫困户培训养殖技术、控制饲养成本、提高养殖品质,解决养殖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贫困户的养殖科学化、绿色化和规范化水平。2018年全年培训200余人次,培养了10名养殖能手和骨干。

  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助力全市脱贫攻坚,汉中电大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落实国家开放大学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扶贫计划,通过降低和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鼓励贫困青年参加畜牧、兽医、林业、茶叶技术等专业的本、专科学历教育,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农业实用技术,实现扶智、扶技脱贫。目前共计支持全市150余名贫困家庭青年参加了该扶贫计划的学习。

  为切实提高镇、村干部工作能力和学识水平,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汉中电大结合成人教育的办学优势,与勉县镇川镇党委、政府联合发文,在镇川镇启动“镇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培养出一批懂经济、会管理、能干事的镇村干部队伍。该校采取了四项举措推进学历提升工程。一是协助选好专业,选派辅导员在镇川镇现场指导、协助镇村干部根据各自实际和工作需求选报合适专业和层次,目前全镇新当选村两委干部、部分镇干部共计21人分别报名参加农村经济管理、行政管理(镇村管理方向)和会计专业的本、专科学历教育。二是发放学费补助,该校拨出7万余元,专门对参加此次学历提升的学员每人补助学费2560元,镇村再补助1000元,个人仅需承担1000元。三是灵活安排学习,针对镇村干部工作时间长、学习时间不固定的特点,采取业余学习形式,通过个人网上学习、讨论答疑和每月集中辅导等方式,极大地方便和照顾了学员。四是完善服务支持,在镇内便捷报名、全程提供学习咨询指导、精选优秀辅导教师等,全方位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确保学员顺利完成学业。通过“镇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以人才振兴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将为帮扶村真正留下一支“不走的”高学历、高素质工作队。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