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金花银花旱腰带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扶贫金银花产业实体项目

2018-10-17 来源:规划司收藏

  从早春的5月到金秋10月,沿着陕西省蒲城县唐代帝王陵寝——惠陵所在桥山脚下,在著名的渭北旱腰带上,成千上万亩的金银花竞相绽放,绵延数公里的区块梯田翠绿葱葱成了金银花的海洋。采摘忙碌的人们成群结队穿梭不息,唤醒了沉寂千年的唐代帝王陵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扶贫“金银花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实体项目”,就座落在山下尧山镇闫家村。在金银花盛开的季节,村民们抽空就往地里跑,想到每多摘一公斤就能多卖200多块钱,就都笑得合不拢嘴,感慨地说:“金花银花都是西电定点扶贫带来的幸福花!”

  一、攻坚——在贫瘠的土地上寻找出路

  2013年定点扶贫伊始,学校调研组路过这里时,成片成片的黄土坡地没有绿色,成熟的小麦像筷子高稀疏地遍布田野,村民说好年景也就亩产二三百斤,主要靠青山炸石烧白灰打工获得收入。然而,白灰产业又属于环境污染停产取缔行业,闫家村这个旱原地带上有名的贫困村就更加困难。

  产业扶贫是扶贫的主要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可学校调研组眼中看到的是毫无生机靠天吃饭干涸的黄土坡地,如此缺水恶劣薄收的生态环境真是一筹莫展,使命艰难。

  1、希望的火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底的一次调研中,学校得知在县城北边旱原地带有人在试种药材金银花,立即找到负责人进行了长谈,在听取了金银花的药饮机理、生长特性以及种植生产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之后,双方初步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积极争取扶贫政策上的支持。这个人就是闫家村村支书、闫家村金银花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王春彦。

  2、共识与决策。在广泛调研和多方资讯的搜集下,学校找到了创业回乡的校友王坤,他在陕南药材之乡丹凤县的大山里成规模的种植着。2014年寒假的第一天,考察组就奔赴陕南,对校友王坤金银花种植园地、苗圃大棚、加工车间以及市场产销渠道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了解,并与其探讨了旱原地带引进种植的可行性,初步形成了学校定点扶贫农业产业帮扶项目的设想与实施方案。

  3、选好带头人。好的项目需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40多岁外出打拼返乡的王春彦就是一个理想的人物。他有带领家乡人民摆脱贫困的理想和愿望,联合部分村民成立了“裕康金银花生产合作社”,租地承包进行试种。同时,他还有一种创业精神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感召力,与学校定点扶贫发展扶贫产业的想法不谋而合。

  二、瞄准——黄土地上的贫困

  1、因地制宜。“金银花”在《本草纲目》中正名为忍冬,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一、二日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为抗菌素类中成药和饮品饮料的主要成份,生长适应性很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当年种植当年开花,三年可进入丰盛期,生长期可达30年以上。多年来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盛产期每亩收入万元以上,有流感和禽流感疫情发生时,会引起进价格的暴涨。深加工用生物技术提取“绿原酸”,具有很高的生物医用价值,是渭北旱原地带发展种植可形成产业链的理想经济作物。

  2、推进与联盟。在学校帮扶目标和产业项目确立后,随后的日子工会扶贫办三下陕南,带领部分村干部和有种植意愿的村民现场考察、实地观摩,在学校积极协作和校友王坤的支持下,迅速地达成了多方协议,引进管理技术、经营模式,传授种植经验、田间技术,进行专业培训、信息指导,生产销售共享市场,建立了上下游南北金银花产业发展联盟,实现种、管、产、销全程帮扶与合作,先后与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东兴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至此有了管理,有了技术、有了市场,一个金银花产业农业帮扶项目应运而生了。

  3、困难与挫折。2014年由于学校的帮扶和支持,贝阳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起初的一二百亩扩大种植到三四百亩,由几户人家的裕康金银花合作社发展到了33户。然而,由于旱灾,栽植成活率很低,加上部分贫困户有地无劳,引起村民强烈反弹,有的拔苗,有的退田,有的要补偿,产生了较大争议。关键时刻学校启动救灾扶贫基金一次性投入40万元用于650立方米蓄水池建设,规划滴水灌溉可达600余亩,加上地方政府旱原深井作业,才逐步稳定村民的种植信心。

  三、合力——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

  1、合力攻坚。由于学校对金银花产业的持续帮扶和投入,在不停地交流来往中,逐渐引起地方政府部门的关注,在学校的引荐下,水利局、林业局、扶贫局、卫生局、中药局等部门相继安排资金合力帮扶,当年投资达500多万元,打井的打井、修路的修路、绿化的绿化,逐渐具备了金银花产业规模种植的有利条件。2015年12月时任县长李军政和村支书王春彦应邀,就金银花产业发展状况向国务院扶贫办作了专题汇报。2016年9月学校领导一行对产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对学校产业扶贫的做法给予了充分地肯定,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帮扶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集中师生智慧,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贡献出西电力量。”

  2、派驻第一书记。为了配合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学校向闫家村派驻了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由学校后勤处副处长、密码学博士张武军担任。驻村期间他除了加强支部建设、文化建设、扶贫攻坚常规工作以外,更多的是加大了学校对扶贫产业的帮扶。张武军根据产业发展前景,自费邀请专家规划了产业发展蓝图,对村容村貌、田间道路、上下游产业布局做了详细的规划;帮助成立建立了金银花茶厂,组建了电子商务销售团队,同时学校投资8万元捐赠了烘干设备。张武军还带领村干部深入山东、河北、河南等多个金银花主产区学习考察观摩取经,从山东平邑引进的“北花一号”由于生长适应性强和花期摘采时效长等特点,每亩收益率提高了20%。2017年,张武军同志任挂职副县长后又积极协调闽陕合作项目资金500余万元,修建金银花苗圃大棚4痤,加辅助设施占地26亩,生产培育苗木可供万亩田间种植。

  3、综合施策。在学校综合施策、全力而为的脱贫攻坚工作思想指导下,2016年5月机关党委下辖的31个党支部分别与闫家村78户贫困户实现了精准“联姻”对口包扶。2017年第二任第一书记鞠波同志到任,他积极配合村两委会人员,宣传金银花产业在当地的优势,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帮助制订了《闫家村2017至2019年产业发展规划》,拟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万亩规划,2017年底已实现丰产田3700余亩。同时学校出资5万元建立了综合教学培训教室,机关党委用补交党费14万3千多元,为困难群众购买了树苗。同时学校还动员教职工累计购买金银花茶制品27万余元。

  四、致富——在希望的田野上

  1、整体脱贫走向富裕的闫家村。2015年3月地方政府合村并镇,闫家村经合并后有13个村民小组517户,2650人。原“裕康金银花合作社”在“三变”改制后扩展至“闫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如今的闫家村已成功转型,金银花种植面积已扩至3700余亩,形成园区规模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县域经济产业发展龙头。2017年实现全村整体稳定脱贫,2018年金银花市场原料升至每公斤287元,创十年来历史最高水平,每亩收入超过万元。

  2、引资招商走向融合发展的闫家村。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闫家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随着金银花种植产业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思想认识也都随着产业的兴旺而改变,也改变了单一经济生产发展模式,围绕园区修通了观光大道,建起了茶厂、中药材基地、办起了采花节,修建了休闲庭院,向旅游观赏、采摘、农家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发展。自2013年定点扶贫以来,因产业发展吸引各方资金超过了7千万元,近期招商引资1000万余元的“金银花茶品饮料厂”正在规划筹备中。闫家村也成为学校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2017年9月被陕西省高教工委定为“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实体项目。

  3、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闫家村。金银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采摘期需大量的劳动力,合作社收购鲜花每公斤10元,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地里转一圈,也能收入几十元,采摘能手每天能采到二十多公斤,便吸引了许多周边群众,并产生了吃住在田间地头的许多专业团队,金银花种植也就迅速向周边村镇辐射。2017年尧山镇政府将金银花产业作为发展的支柱产业,制定了三万亩投资发展规划,5月26日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就《蒲城县尧山金银花产业扶贫示范园规划》编制情况,与政府部门、人大政协代表展开讨论。前期投资三千多万元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也随即启动,并挂牌成立了“尧山镇金银花产业园建设工委”,金银花产业成为了全县种、养脱贫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撬动各方资金对当地农业投资超过了2亿元,被列入渭南市总结推广的“村党支部+新型经济合作组织+贫困户”产业联结模式和产业扶贫“菜单”。蒲城县委县政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起草编制了旱腰带5万亩推广规划。2017年12月校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校长杨宗凯考察了金银花产业基地发展建设情况,对西电按照教育部要求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金银花”真真正正地成为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扶贫脱贫致富、帮扶县域经济发展的-幸福花。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