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勇担历史新使命 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扶贫之路

——江西中医药大学驻村定点帮扶工作纪实

2019-10-24 来源:江西省教育厅收藏

  江西中医药大学定点帮扶村--中院村位于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距县城50公里,毗邻湘赣两省交界处,是全县最偏远的贫困山区之一。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居民443户,人口2093人。中院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在当地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有女莫嫁中院郎,嫁到荒山悔断肠”。两句话生动描述了中院村的现状,也道尽了村民们致富无门的心酸和无奈。

  按照江西省委部署,2015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始对中院村定点帮扶。在帮扶过程中,学校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方案,不断拓宽致富门路,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截至2018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3%,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余元,各项指标均达到退出村标准,中院村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美丽乡村示范。同时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帮扶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荣获2015~2018年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9年7月,以驻村帮扶事迹为题材申报的《勇担历史新使命 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扶贫之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申报的“中药材瓜蒌种植”扶贫项目荣获助力脱贫攻坚2019江西省社会组织新力公益创投“优秀项目奖”;驻村工作队荣获“湘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中院村党支部获得全区先进党支部;荣获东桥镇 2018 年度村级目标管理考评脱贫攻坚工作“一等奖”。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中医药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30余家主流媒体先后百余次报道中院村的帮扶工作。

  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扶贫工作队创新“党建+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一方面,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即:学校每个基层党组织帮助1~2个贫困户,不定期赴中院村开展帮扶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党员+贫困户211工程”“四带”“硬件+软件”“线上+线下”等特色项目,着力打造出一支思想忠诚、使命感与责任感并存的基层党员队伍。

  鞭向施策,培育中药材产业。骄阳似火的八月,正值莲花盛开,莲子收获的季节。白莲种植是村里的主产业之一,农户们穿梭在田间,满心欢喜地采摘莲子,一筐筐的白莲整齐的码放在田埂上,“排着队”挤进白莲加工车间。

  “种白莲好啊,不但让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增加了家庭收入,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村民周大姐满脸笑容地说。  

  2015年,302亩太空白莲种植项目引入中院村,白莲既有药用价值,又是百姓家的食材,有较宽广的销售市场。为推动产业发展,学校资助15万元作为产业扶贫基金,采取“一领办,三参与”模式,由党员带领贫困户实施项目。为提升白莲的附加值,创建白莲加工扶贫车间,由中院村农村合作社负责种植、加工、销售,实现了白莲产业的全产业链。并且提供了8个就业岗位。白莲产业全年销售额近60万元。

  为丰富中药材的种植项目,拓宽增收途径,扶贫组赴多地调研后,引入具有较好开发利用前景的中药材品种--瓜蒌项目。采用集中种植和分散种植相结合的模式,村集体负责组织集中种植,收益用于充实集体经济和补贴公益岗位;贫困户在各家分散种植,收益自己获得。瓜蒌项目每亩年净利润可达2000元~3000元。至此,中院村两个特色鲜明中药材种植项目步入轨道,正承载着中院人民的美好愿景向乡村振兴的目标全速前行。

  发挥特色,献中医药方案。几年间,中院村的硬件配齐了,软件跟上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了,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扶贫工作队是真贴心,真是为我操心费力,为了治好我的病带我到省城大医院免费治好了我的腿病,解决了我30多年不能独立行走的问题,把我多年的痛苦赶走了,我真的很感谢他们。”一位因髋骨头坏死而散失劳动力的63岁五保户贾咏安饱含深情的说。

  为进一步提升健康扶贫质量。一方面,在中院村进行常态化地义诊活动,受益人数达1000余人次。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卫生所设备,夯实了基层医疗卫生基础。2018年10月,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将“热敏灸”小镇的成功模式引入中院村,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识,引导村民逐步以治疗为主到以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转变,降低村民医疗支出率,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构建“健康中院”格局,打造中院村健康扶贫样板。

  凝聚力量,助推教育扶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解决了医疗问题,教育问题也是中院村的一个头等大事。驻村工作队依托学校优势,在中院小学开设中医药文化科普课程,送教师赴南昌参加中医药技能培训课。筹集资金资助小学的基础设施。2018年9月,引入“良峰”助学金20万元,首批捐助5名贫困家庭小学生。2018年10月,打造基层教育扶贫的项目--萍师附小与中院小学结对帮扶活动,一方面,签订“基层教师培训计划”协议,常态化对基层一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签订“城乡交换生教育教学活动”,适时开展城乡交换生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城乡教育融合和共享机制,真正实现教育扶贫的高标准、高质量。

  多头并进,激活增收动力。走进中院村的电商脱贫站,货架上堆满了红薯粉、小河鱼、霉豆腐、辣酱等农副产品,店里正忙着打包。“现在大批订单等着发货,父母忙不过来,我在东莞打工也赶回来帮忙。”站主贾金梅的女儿激动的说道。几年前,贾金梅患上肺癌,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中生活的重担落到媳妇周郎娇的肩上。工作队为了拓宽贾家收入渠道,在贾金梅家建起了电商脱贫站,周郎娇通过拜师学艺,自己制作霉豆腐、红薯粉、烟笋等当地特色产品,还创立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贾姑娘”。每年“贾姑娘”牌农产品能带来在2万元左右利润。闲暇时,周郎娇会到白莲扶贫加工车间干活,贴补家用。此外,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她还开办了“杏林爱心超市”;并在自家种起了中药材瓜蒌,这样一家年收入能达到近5万元。如今贾金梅一家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2018年,引入了村级100KW光伏发电扶贫新项目,年发电收益达5万余元,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500元以上,光伏发电项目成为中院村脱贫的“助力器”。同时,为调动贫困户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每年都会购买鸡、鸭苗赠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使生态养殖成为中院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基建,打造秀美乡村。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了,条件好起来了,虽有绿水青山,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几年来,驻村工作队积极通过“财政奖补、学校帮扶、社会捐助”的方式,筹资400余万元重点实施基础提升工程,2018年10月,完成上湾组安全用水过滤工程的修建,有效提升了从下陂到凤形共七个组约1050人安全饮用水的水质。11月,学校资助60万元,完成村主干道 “白改黑”工程。12月,完成花屋组新农村建设点、修建中院村村标建筑物、设立村级通组公路路牌、绿化村级主干道等基础设施的提升。

  如今,放眼中院村,白莲基地姹紫嫣红,瓜蒌基地果实累累,腊树坡水库巍然耸立、洁净清甜的自来水、宽阔笔直的村“白改黑”主干道、明亮整洁的卫生服务室、标准化的白莲扶贫加工车间、乡风厚重的文化活动中心……一股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喷薄而出,正在赣西大地奔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扶贫工作队将继续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坚持健康奠基、产业助推、创新引领,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为中院村统筹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力争将中院村建设成为赣西中医药特色美丽乡村示范。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