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2019-06-0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学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关键课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推进我校“双一流”建设,建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关键作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只要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真正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新时代的思政课必将越办越好。

  对标建设

  高水平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自治区首批“部校共建学院”之一,要按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和“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求,进一步夯实学院建设基础,加强自身建设,将学院打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思想政治引领和学术支持相结合,突出学术特色,加强与各相关学科交叉,不断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

  创新思政教学改革。“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思政教学做的是铸魂育人的工作,要以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为改革创新的根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涵养道德观念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热门课”。要开门办课、多方借力,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要推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一要以思政课程为引领,积极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体系。二要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三要以“课程思政”为带动,探索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育人新模式。

  形成合力

  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切实履行好党委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体责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党委工作重要议程。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行政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三所附属中学协同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和学院全力配合的工作格局,在全校推动形成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从严管理与科学治理相结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严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监督等教学制度;严格执行学校领导听课讲课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实现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配足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考评体系。

  抓好制度机制建设。要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种难题;要抓紧相关制度的修订和起草,通过制度建设,推进科学管理;要抓紧研究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抓好落实。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学校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着力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履行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黄雅丽)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