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随着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职业院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被清晰提出——

职教改革的重庆实践样本

2019-05-17 来源:《工人日报》收藏

  2001年出生的孙祥川戴着一副眼镜,一脸的青涩稚嫩,面对记者的问题甚至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一提起自己所学的汽车维修专业,他顿时变得口若悬河,神采飞扬。

  孙祥川是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一名三年级学生,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举摘得汽车机电维修项目的冠军。“我从小就喜欢汽车,我的梦想是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以后能够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汽修厂。”在获得这个赛事的冠军后,已经陆续有企业向他抛出了就业橄榄枝。

  在重庆,像孙祥川这样就读于职校的学生数量颇为庞大。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市共有中职学校183所,在校学生近40万人;高职院校40所,学生30万人。

  今年以来,随着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职业教育改革按下了快进键。接下来,职业教育改革之路应该怎么走,职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能否有效对接社会需求,职业院校到底应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又该“怎样培养人”?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在重庆进行了实地采访。

  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命脉

  孙祥川所在的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拥有90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在校学生7000多人,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余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该校校长蒋红梅说,多年来,学校围绕当地重点产业布局设置专业。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学校整合多个专业资源,建立了以新能源汽车维修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双核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意在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无独有偶。去年5月份,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将该校下属的计算机和软件学院重组整合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升级重构了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与管理两个专业(集)群。

  “市场中的主导产业是什么,职业院校就应该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把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融合,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该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武春岭说。

  据武春岭介绍,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几乎两三年就需要更新一次,教材往往由学校和华为、360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人员共同编撰完成,以求最大程度紧贴行业前沿。

  这种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调整,也在学生就业中发挥了实效。近三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创业率超过3%。“重庆网络安全主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几乎全是我们专业毕业的学生。”武春岭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涉及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赛项有35项,占全部赛项的40%。其中,比赛的一大特点即内容突出同步,及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使师生直接感知产业发展的趋势,实现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让企业需求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环节

  5月9日下午,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一间教室内,该校康复工程专业的老师陶科正在为学生讲解推拿技能。再过几天,这里的两名学生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项目的比赛。

  今年37岁的陶科有着14年在健康康复企业从业的经历,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去年,他被学校作为高端专业人才引进,成为一名全职教师。

  “我的优势是专业实践能力强,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保健按摩技术和企业工作经验传递给学生。”陶科表示,目前社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紧缺,未来关于健康养老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与陶科完全投身于学校教学工作不同的是,李荣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一名兼职老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高级信息安全工程师。据了解,目前该院系共聘请了50多名来自企业一线的老师。

  李荣认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对行业的变化感知更加敏感,同时也可以把最前沿的技术教授给学生,把企业需求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环节,可以让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同步前行,让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超强的实战能力、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上汽通用ASEP项目企方合作代表黄悬悬告诉记者,企业每周都会有技师到学校来上课,学生到企业实岗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之间已经实现常态化。

  “我们会提供实训的最新车型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加上企业技师亲自给学生授课,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素质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融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企业则有优先挑选人才的权利。”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正致力于“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将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学生与学徒双身份”式的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普及。

  “企业把自己的‘大学’建在职校中”

  一家看似普通的超市零售店,其员工却是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这家校中店正是永辉超市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共同打造的智慧零售经营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正在学校给学生上课的永辉超市区域教练吴迪说,这种模式可以让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基地结束实习之后,还会有6个月的时间去外面的企业进行进阶成长实习。通过考核鉴定,大部分学生一毕业进入企业就是店长甚至更高的级别,拿到可观的薪水。”吴迪说。

  深度融合同样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的标签。

  “该学院作为深度校企融合项目,不仅仅致力培养在校学生,也服务于长安汽车公司工人的技能提升。”该学院副院长、重庆市汽车技能大师陈志军介绍,学院是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混合所有制学院,实行“双主体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现代学院治理模式。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处经理江洋表示,校企深度融合办学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企业招聘的新员工往往磨合锻炼一两年才能完全熟悉岗位工作,但从这个学院毕业的学生能够做到快速上手、无缝衔接直接上岗,熟练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老员工。“这就等于企业把自己的‘大学’建在学校里面,可以让企业解决相关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未来,职业院校应该向何处去?5月10日, 教育部在重庆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表示,中国的职业教育要走改革的路而不是走“升格”的路,不应盲目跟风“升格”为本科院校,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很可能就走上同质化道路。同时,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基本导向,未来将更加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为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探索路径,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本报记者 王群)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