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吴碧霞委员:建议推出黑白名单制度规范中小学在线教育

2020-06-04 来源:《中国青年报》收藏

  今年3月初,一家在线教育机构的助教魏老师多次打电话、发微信语音,声称“可以保障提高分数”“只剩最后5个名额”“目前是最优惠的价格”后,吴萍(化名)最终动心了,为孩子购买了该机构的《清北全科提分班》线上课程。她的麻烦也自此开始。

  在买课时,助教提出,需要再花1000元配备平板电脑。于是,吴萍先交了300元定金,在教材、书包、电脑邮寄到家后,她又补交3380元。

  等到孩子上课时,吴萍发现所谓的“清北全科提分班”课程,和学校老师上网课教授的内容基本重复,“和预想中完全不一样”。体验1节课以后,吴萍觉得孩子学不到新知识,上课也是浪费时间,便联系助教要求退费。助教询问退课原因后,劝阻吴萍多试几节课再作决定,吴萍坚决要求退费,助教却一拖再拖,不给办理。

  几次沟通后,助教告知只能退费1916元,要扣除课时费400元、书包40元、讲义25元、护眼仪50元、平板电脑1000元、代收费169元、物流费80元,共计1764元的费用。

  吴萍的遭遇不是个案。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火”了,优点与问题几乎以相同的频率轮番出现。此类发生在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的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的关注。为此,她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吴碧霞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声乐教师,疫情期间,她也经常利用网络线上授课。通过实践,她既体验到在线教育的优势,也看到技术、市场上的不足。

  “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能不断回放,花一点钱就可以听很多大师的课,这是值得肯定的。”吴碧霞说,但在声乐教育的某些方面缺点也很明显。“一唱起来,声音的高频就没有了,处于失真效果,没办法指导学生学习声乐技巧。”

  在生活中,中小学在线教育的问题在平台建设与市场监管方面显得更加严重且普遍。《提案》提到,由于平台繁多,竞争比较激烈,超前、拔高的学科类教育严重误导消费者现象较为普遍。在线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调查显示有34.9%的用户表示教师的资质真假难辨,31.9%的用户认为师资宣传与实际不符,有的雇佣在校大学生冒充教师。

  此外,现有一些涉及互联网经营服务的行业标准或政策性规定较为零星分散,相互之间规范不一,导致在线教育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为许多无资质、师资水平低且教学内容低劣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由于分工不明确,导致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既没有足够的管理力量,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吴碧霞告诉记者,她希望建立制度,帮助不熟悉的家长分辨平台优劣。“推出线上教育黑白名单制度,根据督察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开合规(白名单)和不合规(黑名单)的在线教育平台,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

  吴碧霞建议,要积极推动在线教育立法。建议司法部门要出台专门针对在线教育的管理办法,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在线教育准入条件与资质认证流程,建立健全在线教育资源的备案审查制度,明确在线教育平台的责任与义务。

  在市场监管方面,《提案》建议,由市场监管、教育、互联网管理等多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的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审查管理机构,加强对在线教育平台的资格审定与内容管理,进一步细化监管标准、程序,统一标准,在开办资质、运营、服务质量、师资准入、内部管理、收费标准各个方面,构建紧密衔接的监管制度体系。

  她进一步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优质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的甄别优选力度、扶持力度以及推广力度。积极对学校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对名师名课进行梳理,打造优质在线教育资源。

  对吴萍来说,这次线上课程的体验并不愉悦。她在网上投诉后,负责人打来电话协商,最终退还吴萍部分学费。吴萍期望,在疫情中爆发式增长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能规范运行,让孩子和家长省心地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宝光 石佳)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