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脱贫攻坚以来,宁波教育系统承担了8省11地32个区县的对口支援工作——

跨山跨海,教育连起扶贫路

2020-09-15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近日,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第六小学五年级学生端坐在教室里,聆听2000多公里外宁波宁海县西店镇中心小学陈建林老师上的道德与法治课。当天,由宁海捐赠的远程互动教学点设备在晴隆县民族中学等学校投入使用。

  宁海和晴隆两地教育局将成立“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小组,推进两地“空中课堂”常态化开展,通过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方式深化精准帮教。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宁波市教育局和全市教育系统承担起8省11地32个区县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跨越山海,“志”“智”同扶,尤其在推动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上向纵深推进,为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坚实的力量。

  推进精准扶贫,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宁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有着万水千山隔不断的山海情。从1996年起,宁波就对口支援黔西南州。近年来,宁波对黔西南州开展了全方位的教育对口支援,通过校长、教师培训与支教,资源共享、智慧教育等形式推进深度帮扶。

  “在宁波市教育系统的关心和支持下,累计帮扶资金达7000多万元,培训教师超过5万人次,组团式帮扶中心校结对128所,已完成对黔西南州所有乡镇街道中心校‘一对一’结对全覆盖。”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东西部协作宁波市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远程视频交流会上,黔西南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喜明一发言,就罗列了一串扎实的数据。

  黔西南州普安县东城区实验学校是宁波市对口援建学校,建设面积73亩,可容纳学生2400人,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该校分别与宁波镇海中学、同济中学,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结对。

  去年8月份,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开设了第一届镇海实验班,招收了40名学生,其中有13名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没有办镇海班之前,我们每年留在县内的中考高分学生只有七八个,今年整个校区就留了将近50个高分学生。”让该校校长谭春梅欣慰的是,通过与宁波的结对把优秀的生源留在了县内。

  从2016年起,宁波在对口支援黔西南州的基础上,同时对口支援吉林省延边州。陆续派出优秀教师支教并接收延边州专业人员过来挂职学习,通过“名师互派”“传帮带”的模式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

  “宁波鄞州区华泰小学的林明老师到我们学校支教后,为我们英语学科教学带来了变革,现在英语考试有了听力测试环节。”2017年5月,林明老师前往延吉北山小学开展支教,同时延吉北山小学李义山副校长来到华泰小学蹲点学习。林明将华泰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题库引进到北山小学,推动了当地教育变革。

  随着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的不断推进,2019年,应重庆万州区提出的需求,与宁波高职院校、中学、幼儿园结对实现突破。在浙江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宁波新增对四川阿坝州茂县对口支援语言文字工作,加大推普脱贫攻坚力度。

  增强造血功能,全面推进组团式学校结对帮扶

  宁波慈溪市杨贤江中学副校长黄百央于2018年10月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成为该校“第一校长”。凤凰中学是一所创办于2017年的新学校,全校有119名教师,其中110名教师入职还不满两年。黄百央创新设立了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工作坊,带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黄百央时刻牵挂于心的一件大事。记得刚到学校,23个班主任向黄百央“推荐”了120名问题学生。为了将这些学生带入正轨,黄百央开设了“青春健康—成长之道”学习班,还招募了首批10名心灵导师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生涯规划、健康咨询等服务,全方位呵护学生成长。

  “宁波经验”的浸润增强了受援地的自我“造血”功能,为受援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2019年,宁波市本级和各区县(市)共有421名教师(校长)参与支教。

  为了将教育帮扶工作推向深入,宁波全面推进组团式学校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宁波与受援地结对学校达到651所,其中黔西南州321所、延边州70所,覆盖了受援地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高校等各个层次。

  日前,在黔西南州册亨县实验小学,来自宁波江北外国语学校的褚燕清老师围绕“阅读教学指导”主题通过网络现场教学,与册亨各小学老师进行了分享。为了更好地发挥两地名优教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江北区与册亨县两地教育局于去年7月成立首批“名师联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东西部教育帮扶实效。

  宁波还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平台资源共享、远程在线直播培训等方式,让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流向受援地,增强培训的覆盖面和有效性。近3年,宁波对受援地远程培训教师达7万人。

  开展技能扶贫,接收贫困家庭学生来甬就读

  宁波依托职业教育先发优势,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完善两地职业教育协作行动长效机制。

  近年来,宁波聚焦“建档立卡”特困家庭,接收黔西南州、延边州建档立卡中职学生来甬就读,通过传授技艺技能,进行悉心扶志,帮助他们实现技能脱贫。2019年宁波接收建档立卡中职学生来甬就读的共290名。

  北仑职高迄今为止共接收了47名来自延边州的建档立卡学生。学校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将这些学生安排到酒店管理、数控、学前教育等专业。利用校企党建共建活动,安排宁波龙星物流公司党支部与建档立卡的学生进行结对,除了在生活上给予一定补助之外,还安排学生参观企业,欢迎学生利用寒暑假留下来实习。

  来自延边州图们市职业教育中心的陶健是北仑职高17南苑逸东酒店班的高三学生,上学期已经在石浦豪生酒店实习了一个学期,工作表现突出。他说:“我喜欢宁波的生活,希望能留在这里工作。”

  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接收普安县的学生前来就读,“普安班”共有30名学生。学校除了对他们进行技能教育,更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对其培养的“加分项”。通过两地旅游专业教师合作,镇海和普安两地学生联合创立了“有·蓝”布艺工作室。运行一年来,该团队作品已在杭州大厦、运河步行街等店铺上架,2019年半年时间就实现销售额3万元。

  “我打算以后回到普安去开绣娘班。”普安籍学生郑潇通过参加“有·蓝”创业团队确立了人生志向。郑潇憧憬,等到了18岁就去创业,用学到的技能回报家乡。

  培养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技能人才,是时代重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宁波下决心将教育精准扶贫这项民生工程进行到底,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报记者 史望颖)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