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暨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场汇报会汇报材料

提高认识创新机制全力推进
努力实现西藏“两基”攻坚历史任务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省(市)、企业的无私援助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工作者和各族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西藏“两基”攻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

  西藏自然条件恶劣,大多数地区海拔在4500米以上,气候严寒,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5%;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每平方公里仅有2??17人;社会发展跨度大,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滞后;学校服务半径大,乡镇小学服务半径为10至100公里,县初中服务半径为100至450公里,教育成本高。到2003年,全区73个县(市、区)中,尚有18个县未完成“普六”,“普六”人口覆盖率只有79??6%;尚有56个县未完成“普九”,“普九”人口覆盖率仅为30??9%,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还低46??1个百分点;40个县完成“扫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0%,仍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

  然而,“缺氧不缺精神”,恶劣的环境挡不住西藏发展的步伐,严酷的现实击不垮西藏人民奋发向上的决心。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制约西藏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劳动力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缺乏,究其根源就是教育落后。西藏实施“两基”攻坚不仅具有突出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赖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西藏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赖于教育的长足发展和进步。西藏85%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牧区,处在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前线,普及义务教育也是与达赖分裂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争夺下一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实施教育追赶战略,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是西藏经济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

  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两基”攻坚作为本届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攻坚精神,倾全区之力,全力攻坚。一是自治区成立了“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由区党委书记任组长,自治区主席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发改委、财政、农牧、扶贫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实施“一把手”工程。二是专题研究,科学决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全区基础教育列入年度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两基”攻坚进展情况汇报,将“两基”攻坚作为领导下乡调研、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落实“两基”攻坚目标责任制。

  二、采取特殊有效措施,全力推进“两基”攻坚

  一是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度,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为确保“两基”攻坚的顺利实施,自治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政府贴息贷款11亿,提前启动寄宿制初中项目建设,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67所寄宿制初中建设,改善了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整合资金4??5亿元,用于农村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各级政府也克服困难,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将地方财政收入的20%投入教育。各对口援藏省(市)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援助力度;各攻坚县积极动员干部职工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支持“两基”攻坚。

  为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全区寄宿制学校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出台了《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校管理规定》,全面开展校长培训,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是克服困难,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按照“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自治区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满足必要设备的基础上,树立典型样板,加强应用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加强模式一(即利用光盘资源进行教学)应用工作,不论是城镇中小学还是条件相对较差的教学点,都在不同层面把模式一做为应用重点,在此基础上提高模式二和模式三的应用,使模式一与教育电视“班班通”有机结合。一手抓培训,一手抓应用,加大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推广力度。目前,每一所中小学,每一个教学点都在利用内地示范课堂组织教学,山沟里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积极推进农牧区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探索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一是在农牧区中小学校推行“一校两牌”制度。我区农牧区中小学普遍开设了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劳动技术课,农牧区中小学都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在农牧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修农牧业简单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念,掌握简单劳动技能。在农牧区初中,推行“文化课+职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和“全员选修+年级分流”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全员选修农牧区实用技术课,培养学生就业技能。二是积极推行农牧区“初中毕业证书+绿色证书”的“双证”毕业制度。这种新型办学模式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增强了学校办学的吸引力,调动了农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三是注重发挥农牧区中小学的优势,积极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使中小学也承担起推广农牧业技术的重任,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服务农牧区的功能增强了。

  此外,我区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制定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建立了“财力渠道不变,预算核定到校,支出统筹安排,经费集中管理”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对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和以“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为主的“三包”政策,并逐年提高“三包”标准。逐年提高了农牧区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基本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运转。

  三、“两基”攻坚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学校布局进一步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经过科学论证,全区撤并教学点669个,撤并小学12所,新增初级中学5所,使学校数量既能满足义务教育的需求,又能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长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学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二是农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随着“两基”攻坚计划在我区的深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观念不断更新,脱贫致富能力日益增强,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一项对我区农牧民家庭收入调查结果显示,农牧民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与家庭经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两基”攻坚有力推动了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农牧民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两基’攻坚真正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是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通过严格引进,强化培训,西藏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2006年,全区专任教师中初中和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9%和95??1%。与“九五”末相比,分别提高13??6、16??8个百分点。通过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教师的生活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教师安心了,积极性提高了,责任心增强了。

  我区“两基”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明两年,是我区“两基”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全力攻坚,按期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确保到2007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西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西藏奠定坚实的智力和人才基础,谱写西藏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