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没人管,辍学孩子没人劝,办学都是县上的事,乡村两级好清闲。”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新体制以后,一些地方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管理体制的改变和税费改革的实施,使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县为主”后如何调动乡、村两级的积极性,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河南省罗山县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002年8月,罗山县在全市率先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之后,县委、县政府就下发文件,明确了乡、村在办学中“积极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需土地、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倡导农民支持学校建设”等6项职责。县政府把教育工作列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县教体局也十分注重与各乡镇保持工作沟通联系,在学校布局调整、校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经常主动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了乡镇办教育的积极性。
各乡镇把为教育办实事作为分内的工作,克服各种困难,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彭新镇把镇一中、二中的学生公寓楼建设列为政府6件实事之首予以重点帮扶,筹资3.7万元,为一中征地2.24亩,学生公寓楼当年建设,当年使用。涩港镇政府在完善管理体制后,主动承担了镇初中、中心校原基建工程10余万元的欠款,并经常组织镇派出所、工商所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治理,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定远乡党委、政府不但为乡初中和村小学征地扩建了操场,还协调所辖各村每村出资1000元为村小学聘请了炊事员。
为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各乡镇实行了乡镇长包乡镇、村长包村、组长包组的“控辍”责任制,采取开学检查、期中调查、期末复查的方式,使全县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3%和1%以下。
据悉,在危房改造工作中,该县各乡镇都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中小学危房勘查工作领导小组。定远乡在对全乡危房进行了细致排查之后,召开乡人大代表会议,筹资近3万元,整修了一批危房。彭新镇政府投入资金10万余元对中小学危房进行了全面整修。潘新镇融资6万余元,消除了本镇D、C级危房。一位乡镇干部介绍说:“大项目乡、村无力解决,但小维修、小投入这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决不等、靠、要。”
在罗山县,村里为教育办实事的也很多。东卜乡东卜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000多元,利用假期对已封停一年多的8间校舍进行了改造,解决了教师住房问题。尤店乡罗洼村挤出1.5万余元,为罗洼小学新建校园围墙30余米,硬化路面300多平方米。潘新乡徐寨村村支部和中心校联合举行了“捐资助学献爱心”活动,到场的村干部和广大村民当场就筹资3万多元。
据统计,3年来,罗山县乡(镇)、村两级对教育的投入达326万元,共征地50余亩,整修校舍20000多平方米,整修房顶、楼面13000平方米,翻修厕所3个,新建围墙7500余米,为教育办实事达1000多件。
罗山县教体局局长陈国刚说,罗山县是省级扶贫重点县,如果没有乡、村两级对教育的支持,全县教育不可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7.3%。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4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