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引导与服务

  为摸清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1997年,国务院134次总理办公会批准开展“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统一组织下,在9个部委的协助下,调查于1999年正式启动,在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了入户抽样调查,2004年完成数据统计并向社会公布:在15-69岁人群中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比例为53.06%,主要写简化字的比例为95.25%,会认读和拼写汉语拼音的比例为68.31%。上述调查数据为语言文字工作决策和国家制定全面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社会语文生活中的新情况加强监督。1996年,根据江泽民同志批示精神,国家语委组织了在语言文字应用领域反对洋化、殖民化等倾向的座谈研讨会,并部署各地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配合精神文明建设指导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开展治理整顿工作,一定程度净化了语言文字使用环境,有效遏制了不良文化现象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中的蔓延;2002-2006年,国家及上海、厦门等地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外文、网络语言、新词新语、方言和繁体字等的使用加强监测,并数次组织专题研讨和媒体宣传,以引导社会正确认识上述现象。

  为各行业系统的语言文字应用提供政策和业务服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对外汉语教学、信息处理、报刊、地名、金融系统、广告和商标及药品包装和说明书、文明城市创建等的语言文字使用政策进行研究,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参与盲文、手语的调研和规范化工作,拓展语言文字工作领域。

  为了开展社会语言生活的监测工作,先后成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教育教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海外华语6个分中心,每个中心都建设了动态流通语料库和相应的监测管理系统,及时对大众传媒、图书杂志和互联网上出现的外来语、流行语、新词语以及现代汉语中其他新变异、新现象进行监测、分析与研究。同时,还成立了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旨在开展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理论、语言国情对策和中国的国际语言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开展辞书编纂、出版理论研究和国外对比研究,探讨中国语言发展和辞书发展战略。

  2005年开始陆续发布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内容分为两大系列,A系列是引导语言生活的“软性”规范。语言文字规范制定难度大、涉及面广,常需较长的试行试用过程。为了满足社会语言生活的多种需求,保证规范制定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以《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形式发布一些“软性”规范,不具有标准性质和效力,但可供社会采用、参考。B系列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与分析,主要发布语言生活的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数据,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提供服务。B系列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年至今已出版3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得到海内外学者的普遍肯定,A系列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等“软性”规范已编制完成,即将陆续出版发布。

  加强宣传引导。 2002年“中国语言文字网” 开通,目前,各地语委系统的网站(页)建设、语文工作政务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初步形成;编印《语言文字工作简报》《语文信息》,拓展宣传阵地;1995年以来,先后组织纪念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40周年、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45周年、纪念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座谈会、学术研讨、征文、竞赛等活动,拍摄制作电视专题片,出版纪念文集,进行集中宣传,扩大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及规范化工作的社会影响。

(责任编辑 傅佩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