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语学院 韦彩艳
2005年9月,我从云南来到了这里―充满激情活力的重庆,成为四川外语学院的一名新生。
三年前,我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这所外语院校的。能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本科生,家里人和家乡人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我自己更是如此。但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乡亲们的爱心资助和向亲友借的学费加上自己家里面的“存款”,总计才2100元。通知书上面的学费是5500元,还有住宿费,保险费,书费,生活费等,要上学,至少需要7800元费用。当时到大学可以贷款还很疑惑,不确定是否真有此事,但父母和我不肯放弃一丝希望。艰难的成长环境并没有让我变得愤世嫉俗,相反,锻造了我乐观开朗、坚韧刚强的性格,我想飞出山区,想有所成就。于是,揣着家里能提供的费用与父母和乡亲们的期望,我一个人来到新学校报到。令我欣喜的是,一到校就了解到国家开通了“绿色通道”,帮助贫困学子顺利求学。终于,通过“绿色通道”,我轻松顺利地成为川外学子。
我深知自己的学习机会不同于其他同学,理应得到加倍珍惜、付出和感激。因此,我坚持刻苦学习,踊跃参加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发挥我的兴趣和特长。两年多来,我曾获得过农行金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被评为2007年四川外语学院自强自立先进个人和重庆市自强自立先进个人,被推荐为“2007年年度川外十大人物”候选人。现为校、系女子篮球队成员,多次荣获体育赛事奖项,曾代表学院参加2007年第十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为了拥护党和忠于自己的信仰,我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是一名预备党员。为了献上一份微薄之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007年三月参加了亚洲U19女子足球锦标赛志愿者服务,今年2月17日至24日期间还将为东亚四强足球锦标赛提供志愿者服务。所有这些成绩和结果,很大部分归功于国家扶贫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我从中得到莫大的帮助和鼓励。正是因为国家实施的帮助贫困学子上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我没有因为学费不足而被拒绝于大学校门之外,我可以连续贷款学费四年,可以有十年还款期限,还可以享受贫困生补助和勤工俭学工作的优先安排等等。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得以安心学习,发展爱好,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
近年来,贫困学生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如免去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费,给贫困生实行“缓缴”政策,他们可以享受贫困生补助,或在校期间无息贷款等,这些政策举措不仅帮助我解决了资金上的困难,减轻父母负担,也给我们贫困学生创造了没有费用压力下学习的环境,同时还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独立性。我衷心感谢党中央的政策,这些助学政策,对同我一样因为学费不足而担心踏不进大学门槛的学子们而言,就犹如今年冰冻雨雪灾区的得到的各地援助和关爱,也如同广州当地人民和政府向滞留民工伸出的双手,更像大年三十晚上在列车上列车长的那碗姜汤。
我肩负的不只是自己的理想,还有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期待和社会的厚望。伴着助学政策所承载的关怀,我会加倍努力,我坚信,自己不会辜负寄予我期望和关爱的人们!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