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扎实开展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探索进一步彰显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明确发展路径、拓展办学思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中南民族大学通过分析检查深刻认识到,学校当前的办学实践与“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要切实发挥好民族院校在社会和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必须进一步强化全校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增强办学的社会责任感。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国情、民情的理解,充分认识民族院校承担的国家责任,围绕“办什么样的民族大学,怎样办好民族大学”,“培养什么样的民族人才,怎样培养民族人才”这两个根本问题,进一步解决好“怎样科学发展,靠谁科学发展,为谁科学发展”的问题。二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规模扩张、粗放管理、重物轻人的思维定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民族工作规律,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特别是要在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开放办学的理念,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面向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迫切需要,培养“进得来、学得好、回得去、靠得住、干得好、留得下”的各民族优秀人才。
二、明确发展路径,科学定位求突破
中南民族大学认真查找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九大问题,就学校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四点共识,力争在认清校情、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谋求重点突破。一是打造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提升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学科建设引入竞争机制,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做大做强现有优势学科;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实行开放式管理,大力培育学术团队;推动学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重点发展民族地区急需的新兴学科、应用学科。二是实施开放办学策略,整合校内外、国内外多层面办学资源。采取开源节流、立项管理、目标考核等措施,实现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与政府、企业、有关社会团体的合作,探索“产、学、研、政”有效互动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提升国际合作办学能力。三是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重基础、重发展、重能力、重创新,大力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建立特色鲜明的民族大学本科教育体系;加强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打造民族院校的“金牌质量工程”。四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理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学术组织在学校办学兴校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调动学院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完善岗位设置与聘任制度,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
三、拓展办学思路,“三个超越”谋长远
在分析检查阶段,中南民族大学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问题、细致分析原因,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形成了“三个超越”的办学理念。一是超越关门办学的局限,将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拓展办学的全球视野与国际眼光,建立与民族大学特点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办学目标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在服务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大局上下工夫。二是超越被动适应的局面,积极谋求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着力完善办学体制机制,不等不靠不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在主动争取办学经费、人才资源、科研项目上有所作为,提升学校抗风险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水平。三是超越局部利益的藩篱,立足为各民族群众谋福利。在学校发展规划上突破一校一地利益的局限,在政策制定上超越对局部利益、眼前效益的追求,始终把学校的科学发展融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局之中。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