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2011-03-02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河北“十二五”期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意义尤为重大。我们要立足战略全局,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冀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北的高度,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深刻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重要性,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河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关于学前教育问题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要加大政府投入、严格收费标准,支持城市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举办幼儿园,支持公办幼儿园改扩建,支持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到2012年,全省扩建、新建1000所公办幼儿园,各县(市、区)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

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在用地保障、税费征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建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标准,强化幼教管理,确保园区安全。

加快发展农村幼儿园。结合国家实施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统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鼓励城镇优质幼儿园到农村办园,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师资力量举办幼儿园,支持农村特别是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建设。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达到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

二、关于义务教育问题

抓学区、促管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落实全省农村学区建设规划,建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学校三级管理体制,打破县域内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均衡配置教师、图书、校舍等资源,积极推行标准化办学。到2012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完成学区建设,按新体制运行。

抓创新、促整合,深化城市义务教育。着力做强优质学校,转化改造薄弱学校;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配套建设中小学;建立校际协作机制,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缩小城区校际差距,逐步消除择校现象。

抓统筹、促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结合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和农村新民居建设,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做到“三个确保”:即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流入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落实国家助学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现象。到2015年,全省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4%以上。

三、关于高中教育问题

推进规范化发展。以城市薄弱高中和农村普通高中为重点,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推进标准化和示范性学校建设,今年内全省每个县(市)都要建设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十二五”末全省所有普通高中达到基本办学标准、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

推进多元化办学。在发挥政府主体作用的同时,大力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高中教育领域,采取独立举办、联合举办、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兴办各种类型的民办高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推进特色化教育。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开展人才培养试点,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建成一批外语、艺术、体育等特色高中,形成高中阶段教育与初等、高等教育紧密衔接、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到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四、关于职业教育问题

突出职教重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着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深入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落实好农民学生减免学费和资助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民。“十二五”期间,城乡新增劳动力普遍得到培训,年均培训超过600万人次。

创新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等办学模式,实行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专业、协商设置课程,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共同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提升办学能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建设一批骨干专业,新建一批实训基地,造就一批职教专家、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到2012年,重点建设15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省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办学标准。“十二五”末,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95%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搞好就业服务。紧密结合就业需求,设置职业学校专业和课程,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搭建培训就业、校企对接平台,推广学校推介就业的经验,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五、关于高等教育问题

要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充分发挥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口支援薄弱高校,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沿海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优化类型层次结构,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规范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逐步形成普通与成人、普通与高职、公办与民办、学历与非学历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围绕我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学科对标升级行动计划,力争到2012年新增3至5个国家重点学科、新建3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60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要在提高质量上求突破。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加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优质特色教学资源库开发,到2012年,建成100个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强势特色学科特聘教授岗位计划,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一批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继续抓好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学园、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造产学研创新联盟,提升高校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要在打造名校上开新局。瞄准国内外先进大学,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着力抓好“211工程”建设,推进省部共建高校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扶持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十二五”期间努力建成2至3所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打造河北高等教育的制高点,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

六、关于教育改革问题

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实行管办评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实施“阳光招生”工程,规范招生录取程序,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建立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对外交流平台,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实施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计划,积极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及企业来冀开展项目合作,吸引更多知名外籍专家学者来冀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性、区域性特别是京津冀区域性教育合作,提高我省教育发展水平。

七、关于教育投入保障问题

落实“一个责任”,就是落实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健全“一个体制”,就是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资金投入体制。做到“一个优先”,就是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实现“四个确保”,就是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明显提高,确保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教育经费拨款增长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确保在校学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完善“五个机制”,就是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2012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城乡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非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完善困难学生就学资助机制,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完善教育经费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健全教育经费使用监测、评估和奖惩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安全有效。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