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简报

营养改善计划 市县在行动(六)

第26期(总第72期)

2013-10-25 来源:全国学生营养办收藏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0月25日

  西藏拉萨市所属6县1区:认真落实惠民政策 让农牧区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一是将惠民政策宣传到每一户农牧民家中,保证受助对象一个都不少。在宣传政策时,通过组织培训,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界定对象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审核的原则,做到程序规范,步调一致,杜绝漏报、虚报等现象。二是公开采购物资,做到营养食品“等值优质”。拉萨市所属6县1区教育部门会同财政、卫生、民政等部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学校校长、普通教师、家长代表等组成物资采购小组,在纪检委的全程监督下,经过市场调查,民主选择供货商家,公开商定食品价格,签订集中定点采购协议,按照适需、适量、适时原则配送食品。此举,仅2013年上半学期就节约经费133万元。三是实施“三个一计划”,让农牧区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拉萨市所属6县1区在《农牧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中明确“三个一计划”,即每天为农牧区学生提供一盒牛奶、一个鸡蛋、一份水果,做到早餐注重营养、午餐两荤一素一汤、晚餐科学合理搭配。为使计划得到落实,拉萨市所属6县1区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四是实行燃料补贴政策。拉萨市城关区对所有寄宿制学校,按每生每月39元标准拨付燃料补贴经费。五是加强内控、内审,保证资金安全。通过设立学生个人台账、购物明细账、细化支出范围和标准,以及每月公开收支账目、每周公示营养食谱、食品数量和价格、用餐学生信息等情况,严控资金风险。拉萨市所属6县1区还发挥教育内部审计作用,每学期专项审计不少于2次,财政、监察等部门组成联合稽查组,对专项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纠偏,廉洁运作。

  云南沾益:把勤工俭学作为改善学生营养的重要支撑

  曲靖市沾益县因地制宜将勤工俭学和营养改善计划相结合,努力让学生吃得好、吃得放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该县建立从教育局分管负责人、学校副校长到总务主任的三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统一制定勤工俭学活动年度计划,由学校统一组织,在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开展活动。二是精心组织实施。通过政府划拨、校内平整边角地等方式建立勤工俭学基地,用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菱角二中将种植、养殖相结合,保障了学校食堂新鲜肉、菜的供给,既降低采购成本,又实现食堂供餐加量不加价。通过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提升产出效益的特色之路。菱角三中先后建立了蔬菜和饲料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场、养鱼基地和小型酿酒厂,勤工俭学收入除成本支出外,全部用于学生生活补助,全校1000多名学生都享受到了免费餐。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沾益实行勤工俭学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制定考核方案,年末实地督导评估,县政府每年投入15万元予以奖励。

  目前,沾益县创建中小学勤工俭学基地80个,100余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5%的学校实行了自主供餐,有勤工俭学基地的学校基本实现了学生免费就餐。

  四川南溪:大力推进食堂建设

  南溪是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地区,为保证学生饮食安全,逐步将“蛋奶模式”过渡到食堂供餐模式,近日,宜宾市南溪区出台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若干问题的专门文件,将中小学食堂建设作为重点,确保2015年前所有中小学全部实行食堂供餐。今年,南溪区投入800余万元,新建食堂11个,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配套了专门的食品储藏室。

  为保证食堂供餐需要,该区按照服务学生与食堂从业人员100:1比例,向社会招聘工勤人员274名,为100名学生以上学校聘请专职食品安全监管员64名,人员工资及福利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仅此一项每年投入近700万元。目前,该区1.75万名学生吃上营养午餐,占营养改善计划学生总人数的69%。

(责任编辑:李冰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