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红寺堡弘德工业园免费午餐供应点,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分装营养午餐。(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
2013年1月9日,红寺堡弘德工业园免费午餐供应点,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分装营养午餐。(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
2013年1月9日,红寺堡弘德工业园免费午餐供应点,工作人员正在往运餐车搬运营养午餐。这种专用车辆配备冷暖设备,可确保营养餐卫生安全。(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
2013年1月9日,红寺堡银河小学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组成志愿队伍,给低年级弟弟妹妹领取营养午餐。(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
2013年1月9日,红寺堡银河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郭欣(左)和同学王晓宇正在吃营养午餐。(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摄)
1月9日中午,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银河小学五年级(1)班教室内,学生王文琴正在吃着香喷喷的营养午餐,笑意写在脸上。
王文琴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她跟着五婶一起生活。农忙时节,五婶有时顾不过来,不能按时做好饭菜,王文琴不免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还会饿着肚子去上课。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王文琴再也不用饿着肚子去上课了。“免费午餐”工程在宁夏的12个县市区全面推开,26万余名小学生吃上了4元钱标准的免费午餐。同时,试点县市将国家规定的每生每天3元营养餐提高到4.6元,其中早餐0.6元、午餐4元,增加的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
红寺堡区是宁夏营养午餐的首批试点县区,针对乡镇少、地处川区、交通便利的实际,区政府决定改学校供餐为社会化供餐,把原计划分散给各个学校的资金集中到供餐中标企业。
区政府成立了由农牧、工商、教育等部门组成的监管小组,共同建立起针对中标企业供餐各环节的监管机制。由区政府出资1300万元,设置了5个供餐加工点,负责辖区内2万多名学生营养午餐的统一采购、统一加工和统一配送。
记者在红寺堡弘德工业园免费午餐供应点看到,在现代化的餐厨车间里,成盘的米饭已经蒸好,白菜炖牛肉已经出锅,热气腾腾。戴着口罩、统一着装的工人正忙着往餐盒里盛饭、盛菜。餐盒盛满饭菜后,又送进传送带,经过机器贴膜,20个一筐,直接装进有保温效果的送餐车。上午11点多,5辆装满学生午餐的送餐车准时启程,开往各个学校。
红寺堡区一名教师告诉记者,以前,当地农村学生的早餐和午餐就是“干馍馍就着白开水”,实行了企业供餐后,孩子们都可以按时吃上营养又可口的免费午餐了。“老师们也可以腾出时间,专心于教育教学工作了。”
红寺堡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成员蒋永岗告诉记者,营养餐产业一条龙形成后,可以带动当地种植养殖业的发展。“降低营养餐所需食材的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在家门口解决就业,就有时间照顾孩子,避免亲情缺失,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蒋永岗说。(本报记者 张学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