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783号(医疗体育类38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高提案〔2020〕472号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适应“大医学”模式培养防治结合型临床医学人才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关于调整与优化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建议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明确提出,要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临床与预防融合。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应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同时要求在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公共卫生课程,培养学生的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群体保健的知识和技能。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明确提出,强化对医学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传染病防控知识等教育,组织编写传染病学等医学类精品教材。

  二、关于健全以防治结合能力为核心、以应急防疫能力为补充的临床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是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传染病知识能力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应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在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中要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良好稳定的业务关系。在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传染病学在内的临床医学课程和实习实践,临床见习实习包括传染病学、急诊医学等内容。二是大力支持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以防疫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动研究生培养单位与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密切合作。指导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修订培养方案,优化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医学科技发展及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加强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建设,扭转“重研究轻实践”的论文导向,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医学诊疗人才。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强化对医学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传染病防控等相关知识教育,提升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与传染病防治知识能力,支持培养单位试点“医学+MPH”双学位项目,鼓励全日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医科研究生兼修MPH,培养更多兼具临床专业能力与公共卫生的复合型人才。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2月1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