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447号建议的答复

教体艺建议〔2020〕605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义务教育中增加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突发事件应对教育课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在义务教育中开设突发事件应对课程

  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规定,中小学校已把应急知识和技能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200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参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六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相应地确定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六个模块内容: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它事件。在内容设置上,考虑到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范围和特点的不同,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纲要》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分别设置的教学内容,并且侧重点各有所不同,以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一是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二是利用地方课程,采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三是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学活动和丰富校园文化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四是学校通过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与家庭和社会共同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

  目前实施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已涵盖您提到的开设突发事件应对课程。各地课程形态多样,有的是专门课程,如成都市教育局借鉴国际经验,编制专门应急教育教材,进行系统应急教育;有的是综合课程,如厦门将基本应急知识技能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中,安排一定的学时;有的是活动课程,如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应急救援进校园”活动等。

  二、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纳入考试内容

  目前,一些地方将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纳入考试考核和竞赛内容。如南京市2019年举办中小学生“爱心相伴 ‘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技能大赛,旨在让学生进行自救互救体验,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能够沉着应对、科学处置、懂得急救、协助报警等。教育部将把各地好的经验做法适时总结推广。

  三、开展突发公共事件演练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明确要求,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2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