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94号(教育类436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体艺提案〔2020〕456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开展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养成健康行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部、全国妇联对此高度重视,着力从政策要求、课程落实、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机制

  一是印发文件明确要求。2008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大中小学不同教育阶段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其中,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分别是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大学为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大学为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明确了实施途径为学科教学和与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相结合的方式。中小学规定学科教学每学期安排6—7课时,大学规定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安排必要的课时,确定相应的学分。

  二是中小学以体育与健康为载体落实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发展不同阶段和生活经验,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到五级水平中,五个不同水平互相衔接,完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的学习要求。例如,小学阶段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中阶段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活做好准备。大学拓展健康教育载体。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等时机,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学生社团活动、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经常性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结合各种卫生主题宣传日,集中开展各类卫生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阶段性、季节性疾病预防,以防病为切入点,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及疾病预防知识和技能。

  三是融合相关学科开展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科学、生物等相关课程。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初中道德与法治强调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要求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初中生物课程专门设置健康地生活主题,强调健康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安排了传染病和免疫、主要疾病和预防、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医药常识、食品安全内容。初中化学课程要求了解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等。2017年修订印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化学科学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依据物质性质分析健康问题的意识等。

  四是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2017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考察探究、职业体验等活动形式,推荐了如“零食(或饮料)与健康”“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和展示分享等,提升健康素养。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开发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等特色课程,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安排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教育部分别在2012年、2018年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要求各地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教育部将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三、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教育部印发相关指导文件,指导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科学合理安排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对视力健康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学校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2018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中也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引导孩子健康生活,督促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提出要求。

  四、创新教育形式大力普及健康知识

  一是在全国校园和广大师生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18年起每年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融入教育教学,拓展教育阵地,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素养。

  二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学校健康教育。组织开展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视力保护、预防艾滋病等健康教育知识网上有奖问答、绘画征集、知识竞赛等活动,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鼓励学校设立相关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开展健康宣教和对卫生健康知识的主动学习。

  三是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编制学校健康教育大纲和系列学校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如委托北京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影响、体质健康等专题调研工作;组织专家研制大中小幼一体化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和核心知识点,拓展“互联网+健康教育”内容供给;鼓励专家研制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资源保障。

  四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中国学生营养日”“全国爱牙日”“全国爱眼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卫生主题宣传日,在学校普及宣传健康科普知识。抓住“423”世界读书日、“5·15”国际家庭日、“六一”国际儿童节、“6·5”世界环境日、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亲子环保体验活动、好家庭好家风巡讲、“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我和祖国共成长”绘画展等主题实践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新风尚,促进儿童形成绿色健康、珍爱生命的价值理念。

  五是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将“培养儿童珍惜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作为6—12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要点。依托各级妇联组织,在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儿童快乐家园等阵地中,通过组织教育、心理、医学等各类专家和志愿者,面向广大家长和儿童常态开展以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要内容的讲堂讲座,帮助家长学会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孩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育坚强意志品质。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发动各类志愿者与留守困境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带去包括生命健康知识在内的科学知识,鼓励孩子们积极面对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深化学校健康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制度保障、评价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健康教育的载体、形式、途径、内容和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素养。继续依托各级妇联组织进一步创新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组织开展参观见学、实景体验、公益劳动等实践类活动,引导孩子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重视身心健康。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24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