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背景材料

2016-10-08 来源:语用司收藏

  一、《规划》的起草过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精神,系统谋划“十三五”时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部自2015年3月起组织开展了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

  一年多来,起草小组在调研基础上,完成了《规划》初稿。通过发文、座谈、专题研讨、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征求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国家语委成员单位、部分高校、教育部内设司局和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等的意见建议,征求意见近800人次。同时,起草组梳理吸纳了“十二五”期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中关于语言文字的建议意见。《规划》于3月15日经教育部2016年第10次党组会审议原则通过后,4—5月又征求、吸纳了国家教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8月23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发布《规划》。

  二、《规划》如何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在《规划》起草过程中,我们全面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规划》提出要创新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发展方式;要统筹协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内推行与国际传播,兼顾语言生活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工作领域,协调推进东中西部与城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要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态;要服务于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强汉语国际传播,深化语言文字合作交流;要实施民族地区和农村普通话普及攻坚,创新语言文字服务方式,服务特殊人群的语言文字需求,实现共享发展。

  三、《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的依据是什么?

  这个目标也是教育部、国家语委2012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我们初步实现了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过去十年,普通话普及率增长了17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推普工作重心进一步向农村和民族地区倾斜,并且随着国民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普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认为,再过5年,基本普及普通话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另一方面,推普的薄弱地区主要在民族聚居区(如西藏和新疆)、偏远地区,但由于这些地方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较小,偏远地区随着推普攻坚和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大、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等因素,普及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而且东、中部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较高,从全国平均看,基本普及普通话也是可以实现的。

  四、“十二五”时期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颁布实施,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品牌活动广受关注,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取得进展,世界语言大会成功举办,中华语言文化广泛传承弘扬。这些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语言文字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加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语言文字法制建设,指导37个地方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基本建成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主体,其他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依法管理、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结合2022年冬奥会、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大赛事和国际会议,广泛开展语言文字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语言文字工作职责。语言文字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国家语委成员单位增加至29个,进一步增强语委统筹协调职能,为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学校为主阵地,党政机关为龙头,新闻出版行业为榜样,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全社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截至2015年底,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上世纪末的53.06%上升到70%以上。把语言文字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师生语言文字素质,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3.17万所。加强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36个一类城市和347个二类城市、985个三类城市基本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持续举办19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围绕迈向新世纪、共筑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开展宣传,重点加强对农村、民族、边远地区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了浓厚推普氛围,增强了全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建设完善语言文字测评体系,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测试到管理实现信息化,建成国家测试中心、省级测试机构、基层测试站三级测试网络,测试站1762个,培养国家级测试员5651名,境内测试人数达5900余万人次,境外累计测试10.69万人次。培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1万余名。

  三是语言文字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统筹管理,加快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先后发布《汉语拼音方案》《简化字总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通则》等200余项系列规范标准,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出版印刷、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事业发展和社会应用的迫切需求,开展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设立400多项科研课题。建设支撑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动态流通语料库等一系列基础资源库,有效提高了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

  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积极推动中华经典诵写讲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不断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成功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收视率高达20多亿人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肯定和社会普遍关注,激发了大众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学习热情。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免费向社会提供诵读讲解书写经典诗文的标准和示范。增强语言资源意识,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完成81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53个汉语方言调查点和32个语言文化调查点的工作任务。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构建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机制,出版《两岸常用词典》《两岸通用词典》《两岸科技名词常用词典》等系列语文、科技词典,发布《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实现共建、互通互联两岸“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举办两岸大学生汉字书法艺术交流夏令营、汉字文化创意大会等系列活动。整理、翻译、发布哲学、历史、文艺三大学科领域300条术语,积极推进中华思想文化的海外传播。开展语言生活监测引导,每年向社会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时向国内外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影响。发布4批外语词的中文规范译名,逐步减少汉语中使用外语词、字母词现象。开展“年度汉语盘点”活动,连续发布年度汉字、流行语和新词语,加强网络语言管理和监测,引导社会规范、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五是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取得突破。成功举办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大会,以中国政府为主导提出《苏州共识》,提升了我国在世界语言文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服务港澳普通话学习需求,与港澳15所高校和机构合作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拓展到新加坡、泰国等国。持续深化中法、中德等双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实施语言文字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在134个国家设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