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沐浴党的光辉 实现远大理想

上海外国语大学 吴克礼

2021-07-02 来源:离退休局收藏

  吴克礼,男,汉族,上海人,1940年5月出生,1963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联邦大使馆教育参赞,上海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坚定理想:忠诚于党的外语教育事业

  我的人生始终沐浴着党的阳光和雨露。新中国诞生时,我还是个四年级小学生。虽然生在旧社会,但我的成长是在新中国,是在红旗下。1958年我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启了40多年的执教生涯。

  1985年4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入党仪式是短暂的,但我对党的宣誓承诺是终身的。从此,我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明白了只有做好本职工作,业务上精益求精,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在此后的行政工作和教学、科研中努力实践。

  同年上半年,受学校委派,我担任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随行翻译访问苏联。出访前,我做足“功课”,将教育部外事司提供的关于两国教育交流的材料译成俄语。出访过程中虚心向团里的前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任务圆满完成。当年10月,苏联高校代表团访问我国,教育部外事司请我担任全程翻译。我不负使命,得到相关各方的赞誉。

  不忘初心: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1994年初,时任上外副校长的我转任中国驻俄大使馆教育参赞,开始了三年多的外交官生涯。任教育参赞期间,我积极动员学成的留学生回国服务。其中有不少现今在高校、研究所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有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张国勇、北京人艺导演查明哲和《新民晚报》记者邵宁等。1997年,57岁的我完成外交使命回国,在上外担任博士生导师,开设了全国俄语博士点的新方向——翻译学,这在全国是首创。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培养了20多位博士,其中很多已评上教授,当上博导,成为所在高校学术骨干。

  从教师到“双肩挑”干部,从高校到外交领域,我的身份经常发生“华丽转变”,但我对工作的热忱之心、对党和国家的奉献热情始终如一。正是因为“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般地坚守初心,我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才使我在俄语语言教学和科研工作领域取得成就。2006年我获得了国际俄罗斯语言和文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2009年荣膺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发的“俄语教育突出贡献奖”,2016年荣获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颁发的“中国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

  勉励后辈:梦想要从人生之旅的起点展开

  到2021年,我已经81岁了。有人觉得,到了这个年纪,就不必再操什么心了,悠哉游哉地养养老就行了。但我却不这么看。如今,我的退休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和有意义,依然保持学习和研究的浓厚兴致,每天至少又四五个小时用于学习和研究;还承担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经常和年轻教师和大学生座谈交流,是年轻人的“忘年交”。我努力地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身边的学生们。我的学生、现任上外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副院长的杨仕章说:“吴老师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和善、儒雅、博学,记得在给我上课、指导我写博士论文过程中,吴老师总能抓住我的特点,尊重我的学术兴趣,积极引导。我们都非常敬佩吴老师的学术功力和知人善‘导’的功夫。”

  牢记使命:永远做一名绝对忠诚的共产党员

  在迎接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回望走过的路,展望未来的路,抚今追昔,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由衷地为我们的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而自豪。我心想,人退休了,共产党员的本色是绝不能有丝毫的褪色,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前些日子,应上外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党委邀请,我为“95后”“00后”的年轻学生上了一堂党课。我告诉学生们:“梦想,要从人生之旅起点展开。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珍惜大好时光,学好为祖国服务的本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要将个人的小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大目标结合在一起,你终将实现理想、抵达预期的目标。”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