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将抓牢校园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校园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教育安全工作要点统筹推进、纳入校园消防安全隐患整治重点狠抓排查整改,努力夯实校园安全稳定基础。
聚焦协同共治,联合研判会商。依托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单位)多次专题会商,研判校园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共同研究制订防范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制定《江苏省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南》《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指引》等文件,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推行网格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联合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大演练、大约谈、大督导等“六个集中行动”,推动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强化警校联动,推动各地教育、公安部门建立联合会商部署、联合排查整治、联合互通情况、联合盯办处置、联合督导检查、联合约谈提醒等“六联”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交通安全提升行动,强化校门口管控和校园道路交通管理,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
聚焦校园特点,精准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布局、学生数量等特点,坚持因情施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紧盯电动自行车火灾易发多发重点环节,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避免“一刀切”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针对面积较大的校园,鼓励采取开通校园小公交、引入共享单车服务、推行校园卡优惠乘骑等措施,尽量满足校内长距离出行需求。针对电动自行车存量较多的学校,突出纠治不戴头盔、超速超载、不按交通标识骑行等行为,开展“两无两超一废”(无牌、无证、超标、超限、废弃)车辆清理工作,全面清除不合规车辆,通过实行通行证年审制度、加强停放充电场所建设、规范停放充电行为等,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针对宿舍区集中的校园,突出加强夜间巡逻和防火巡查,采取实地巡查与监控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治私拉乱接“飞线”充电、楼宇内充电、乱停乱放占道等违反消防管理规定行为,消除火灾隐患。
聚焦规范管理,完善工作举措。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学校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停放充电安全管理若干措施》等文件,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对照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要求、电动汽车停放充电要求、畅通“生命通道”要求、日常安全管理要求等4个方面17条措施,逐条排查整改。联合指导学校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明确登记、管理、处罚等要求,分级分类实施学习免罚、短期限入、黑名单等处置措施,加强门岗查验,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科学设置停放区,集中安装充电设备,配齐消防设施,全面保障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编发校园电动自行车管理经验做法简报,从完善制度、细化举措、严控增量、深化治理、智慧赋能、疏堵结合、精细管理、分类施策等方面探索校园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新路径新举措,为各地各校规范管理、消除隐患提供参考借鉴。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校园安全。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先行先试、整合融合,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牵引,搭建全方位交通管理平台,关联门禁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实现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单一身份认证、通行证防伪识别以及门禁道闸智慧化管理,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体系,拓展安防联动、辅助指挥、应急预警等功能,做到数据快速通报、分析和挖掘,注重提醒、劝导与执法并重,辅助日常管理。推进学校安装24小时连续采集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测行驶数据,强化超速、超载、违规停放警示,及时精准警告不当行为,提示潜在安全风险隐患。利用信息技术升级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重点监控校园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停放充电点位,加强巡查反馈的时效性和敏锐度,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推动学校加强微型消防站建设,推广配备新能源火灾专用高效灭火设备,切实提升校园火灾防控水平。
聚焦安全意识,强化宣传教育。通过“江苏教育发布”“江苏消防”“江苏警方”等新媒体公众号、省名师空中课堂、苏e直播等平台,经常性推送事故案例、车辆使用规范、安全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倡议等电子海报、动漫、短视频、公益广告,全面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举办大学新生安全知识学习竞赛、线上避险逃生公开课、消防实操技能培训等,常态化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教育培训,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意识入脑入心。严密组织消防第一课、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交通安全日等主题活动,联合开展模拟火灾场景的应急疏散演练、“畅通生命通道”等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各类安全实践基地场馆,开展情景式沉浸式实操体验,多措并举提升师生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应急能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