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与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结成定点帮扶对子,十年间携手书写了从东海之滨到彩云之南的深厚校县情谊。华东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承“寻甸所需、华理所能”的原则,持续深入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充分调动科技、教育、校友、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奋力践行“四个扎扎实实”,为寻甸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作贡献。寻甸县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华东理工大学获“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挂职干部5人次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及支援工作先进个人,2个项目获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立项。
认认真真履行定点帮扶主体责任。加强组织构建,成立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先后35次赴寻甸亲自指导,先后选派7名挂职干部参与寻甸建设发展,与寻甸县签署20余项各领域帮扶协议,投入帮扶资金2500余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
扎扎实实搭好教育帮扶“主舞台”。架设教育引擎,创建“民族文化引领”“赋能村镇社工”等项目靶向施策,选派35名大学生支教注入振兴血脉。倾力建设远程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悦”读、科普教育等4大帮扶中心,投入近500万元改善教育软硬件设施。2014年开始,学校实施向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单独招生的“励志计划”,8年来共录取1017名学生,其中有16名建档立卡家庭的寻甸籍学子。学校投入100万元设立“励志明德”专项奖助学金,覆盖260人次。“励志计划”学子中涌现出一批励志优秀典型,有感恩反哺、一直致力于家乡控辍保学的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8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杨孟平;有毕业后放弃高薪,选择服务家乡,疫情期间驻守祖国西南边界的张正雄等。
扎扎实实写好扶智扶志“大文章”。连续举办专题培训班,为寻甸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7000余人次。600余人次师生赴寻甸开展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调研,组织拍摄的《一克重的春运行李》《寻梦——小镜头下的寻甸故事》《彩云之南的课堂》等纪录片,点击量超百万人次,获新华社等近20家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实践团队用VR科技传承红色基因,被央视新闻报道,点击量和阅读量达数千万次。
扎扎实实织好心理健康“服务网”。 搭建“双线四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体系,培训师生6000余人次,服务时长300余小时,覆盖全县16个乡镇(街道)、半数以上中心学校。邀请寻甸教师共计31人到上海参加专业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储备骨干力量。组织编写的《充满魔力的体验——儿童及青少年游戏辅导》被列为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
扎扎实实建好长效帮扶“新桥梁”。成立寻甸县乡村振兴战略智库中心,遴选19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设立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工作站、2个社会治理实践基地,为寻甸经济社会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基地,采购和帮助销售寻甸农产品1870余万元。推动种植巨菌草近2000亩,助推寻甸县畜牧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发挥学科优势,开发绿色、营养、健康的云南参益生菌酵素等6个创新产品,着力产业优化。
十年来,寻甸县脱贫摘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东理工大学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扎根红土大地,与寻甸并肩作战,以滴水穿石的韧劲诠释华理担当。在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将一如既往贡献智慧和力量,助力寻甸县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