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于忠宁 近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今天上午,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指南》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理论品格和历史地位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教育部将分学段、分学科专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中小学的课程教材。
国家教材委委员韩震表示,“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路线图,对于推动大中小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实走深,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介绍,《指南》一是明确“进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进行体系化凝练,明确学习内容范畴。二是规划“如何进”。坚持学段、学科、类型全覆盖,强化一体化设计,整体上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释。三是引导“怎么教”。既要指导学生读原文原著,还要关注学生与党政干部学习的差异,把握学生学习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生动案例与抽象概念相结合。
据悉,《指南》明确要求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教材,要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类型各学段,涵盖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融入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各学科,贯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同学段全过程贯通,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
《指南》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分别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小学重在启蒙,初中重在感性体验和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重在实践体认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大学重在形成理论思维,研究生阶段重在深度探究。
与此同时,《指南》要求,要依据不同学科特点,结合各学科独特优势和资源,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分展现思想的伟力,让思想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确保进课程教材的思想内容可认知、可理解,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