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2022-05-17来源:红星新闻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十年提高27.8个百分点

  5月17日,教育部召开第二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这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

  吴岩指出,高等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前所未有。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事业作出全面系统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4430万人

  吴岩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归结为五个方面。

  一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大起来了。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二是高等教育的实力强起来了。通过“211”、“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形成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创新创业教育领跑世界,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力显著提升。

  吴岩透露,全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3万余门、在线开放课程1.1万余门,聘请17.4万名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

  三是高等教育培养质量高起来了。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牵引,共认定8031个国家级、863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遴选认定首批355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连续三年评选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创新创业英才奖,评选出姚期智、张伯礼、林毅夫等一大批在高校一线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先生”,有效激励、引导广大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潜心教书育人。推进“四新”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吴岩披露,在新工科产学研用育人机制方面,累计支持1100多所本科院校与近800家企业合作立项3.7万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112亿元。在基础学科方面,全面启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建设,在77所高校布局建设288个人才培养基地,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四是高等教育结构优起来了。中国特色的高校学位授予体系、专业目录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对接新发展格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针对解决现实问题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目录内专业771种;新增本科专业点1.7万个,撤销或停招1万个,人才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度明显增强。

  据介绍,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实施“一省一校”和“一校一案”,“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每年每校由中央财政支持约1亿元。此外,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大型企业、地方政府新增共建高校151所。依托共建机制,首批“双一流”共建各地政府投入建设资金总计超过660亿元,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在“十三五”期间获得经费总计超过1000亿元。

  五是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硬起来了。中共中央修订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加强高校党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思政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高校已经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十年高等教育巨变: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为普及化高等教育

  会上,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对高等教育十年来的发展作了点评。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角度,他认为这10年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

  第一,在发展阶段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为普及化高等教育。

  第二,在改革思路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往的增量改革转变为存量改革,开始了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在人才培养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实习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