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6月14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系列发布会,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发言中,介绍了十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洪大用指出,十年来,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其中, “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
十年间,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中医等一批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由1个调整为8个,形成了涵盖14个学科门类、113个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专业目录,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同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周期由原来的10年缩短为5年,放权32所高水平大学自主设置学科专业,赋予所有学位授予单位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二级学科自主设置权限。十年来,各单位自主设置了近5000个二级学科点,通过动态调整主动撤销了1700多个学位点,约占全国学位点总数的10%。
在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的同时,中国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2012年的35%增加到2021年的58%,博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5.8%增加到9%,“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分类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洪大用说。
洪大用还介绍,十年间,中国研究生教育重点学科领域不断加强,理工农医类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12年的1944个增至2575个;“双一流”建设中,理工农医类学科占比达到78.5%。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持续加强,甲骨文等一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冷门绝学”得到传承发扬。
洪大用透露,为进一步支撑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和产业升级,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新版目录近期即将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