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于9月2日至4日在北京联合召开第六次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和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大学等25所高校领导、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02家高校出版社社长和教育部直属出版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自2001年11月召开第五次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出版社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已发展成为中国出版业的生力军。二是办社宗旨始终坚持,教材和学术著作成果丰硕,已成为中国专业出版领域的主力军。三是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四是内部改革不断深化,为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五是“走出去”战略积极实施,国际合作业绩突出。六是人才优势得到重视,形成了一支讲政治、懂经营、善管理的出版队伍。5年来,高校出版社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有:坚持宗旨,准确定位,是高校出版社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狠抓导向,严格管理,是高校出版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高校出版社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是高校出版社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是高校出版社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李卫红在讲话中强调,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富于创新,对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振奋精神,扎实努力,把高校出版工作做得更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高校出版社要认真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现高校出版社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参与和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努力提供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推进出版社体制改革,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新的突破;加强规范化管理,促进和保障高校出版社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提升我国教育和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出版队伍。
邬书林在讲话中指出,高校出版社要认清形势,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在以下八个“率先”上下功夫:在把握导向上,率先建立多出好书、不出坏书的保障机制;在内容生产上,率先优化结构,打造品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深化改革上,率先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新技术应用上,率先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尽快实现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型;在经营管理上,率先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高校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在队伍建设上,率先建立激励机制,培养一流出版队伍;在文化服务上,率先推动全民阅读,为在全社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贡献;在出版“走出去”上,率先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
据悉,“十一五”时期高校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建设中国特色高校出版体系,形成企业体制与事业体制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促进,“大而强”的集团化高校出版社与“专精特”的高校出版社并存互补的多层次出版格局;形成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的高校出版社品牌,形成系列化、多层次、多学科、多媒体的高校出版社品牌产品群,全面提升高校出版社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向现代内容产业进军,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出版进程,尽快实现高校出版社由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型,努力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资源平台和现代出版服务体系,建设导向正确、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有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现代高校出版业。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校领导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0家出版社社长向大会介绍各自的发展思路和成功经验。会议期间,展示了近100家高校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近1500种精品出版物。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