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陕西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探索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2023-06-16 来源:教育部收藏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检验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公平和质量为主题,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砥砺奋进,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确保方向正确。坚持政治领航,先后在延安大学、绥德实验中学、延安中学召开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共商深化贯彻落实措施,以实际工作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聚焦中心任务,围绕落实公办中小学校党建体制机制改革这一中心任务,制定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措施和中小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为各地推进落实提供了说明书、时间表、路线图,目前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已有64%实行书记、校长分设。提升党建水平,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会、座谈会,举办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创新开展中小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双创”工作,重点打造100所党建示范校,挖掘、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工作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是强化保障措施,夯实发展基础。规划建设方面,出台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落实中小幼布局专项规划,科学统筹城乡学校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学位供给;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持续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加大对各地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工作督促力度,进一步加强规划调整分析论证,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将校点布局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体考虑、一体推进,有序推进城区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工作。教师队伍方面,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94个县(区)实施“县管校聘”,仅2022年交流轮岗教师近1.6万人,占比18.45%;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核增2021年度义务教育教师奖励性绩效16.42亿元,惠及教师17万人;推进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实施范围扩大至104个县(区),月人均补助437.56元,惠及12.22万人;完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机制,投入资金1.3亿元开展教师培训。资金投入方面,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71.17亿元支持5494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608.7万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地310.06万平方米,购置图书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截至2021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筑面积4300.42万平方米,较2018年增长20.34%。固定资产总值803.05亿元,较2018年增长54.89%。

  三是强化内涵发展,促进质量提升。实施 “三个全贯通”,即: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贯通,累计培育1000余名思政课教师和学科德育教师“标兵”“骨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一体贯通,开展心理健康暨家庭教育巡讲,累计参与人次达1000余万、惠及500余万家长;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注重打破学段壁垒,丰富育人资源、拓展育人空间,实现全学段贯通。打造“三个课堂”,教学主阵地是“第一课堂”,以中小学课堂创新大赛和精品课程为载体,带动全省教师主动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促进个性发展是“第二课堂”,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学生参与率96.7%,教师参与率94.9%;拓展实践能力是“第三课堂”,建设了5大类214家省级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强化实践育人作用。强化教研引领,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28个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任务,持续加强基础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四是探索多种途径,扩大优质资源。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主线,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充满活力的“新优质学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西安市投入45.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投入5.6亿元用于学校质量提升奖补。扩大实施“名校+”工程,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纵深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各地以集团化、学区制、联盟校、“名校+”等方式组建教育集团,打破校际、区域传统办学体制壁垒。数字教育促进资源共享,结合国家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汇聚优质教育“云课堂”,通过“名校+”“名师+”“名教研员+”网络帮扶新模式,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师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2000余所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结对帮扶关系,初步形成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五是精准帮扶措施,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开展“组团式”帮扶,面向陕南11个县(区)选派226名管理人员和教师,面向全省15个县(区)的30所学校开展教育人才重点帮扶,提升被帮扶地区师资水平。开展定点帮扶,将宝鸡市太白县、西安市周至县、榆林市子洲县、咸阳市淳化县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纳入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对象,促进被帮扶地区教育质量实现跨越提升。开展结对帮扶,面向全省遴选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地区推广,被帮扶学校总计1.71万名教师参与,112所学校选择了一个或多个项目加入长期学习交流。开展走教帮扶,在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走教帮扶,2022年选派音体美学科优秀教师700名轮岗走教,支持乡村薄弱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开展名师帮扶,打造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参与专家和名师达300余人,受帮扶对象400余人。

  六是创评督相结合,推进优质均衡。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及党政领导履行教育主体责任督导考核范围,强化结果运用,督促履行职责。在西安市新城区、宝鸡市千阳县、汉中市略阳县、榆林市神木市、商洛市商南县率先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示范引领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对10市31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展省级过程性督导和回访督导。建成覆盖“省市县校”的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信息化系统,每年对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巩固及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并分县、逐项呈现,逐一反馈督导意见,逐县逐校逐项建立问题台账,对标查缺补漏,制订整改措施。按照点面结合、以校促县、分批提升要求,开展义务教育段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达标监测,督促各地由“校校达标”实现“整县达标”。实施陕西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监测,逐县印发质量监测报告,引导各县(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重要抓手。下一步,陕西省将紧紧围绕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对标对表,统筹谋划、抓创新、抓落实,聚集优势资源补短板、强弱项。一是推动“更加公平”。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结构,提升均等化水平,全面落实项目带动战略,加强项目谋划,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协调调度,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智慧教育数字化、学生关爱制度化,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推进内涵发展。二是推动“更高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好用活陕西独特的红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巩固提升“双减”水平,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增效;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着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实施数字化战略,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教师校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实施名师名家引领计划;深化质量评价改革,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建立困境儿童关爱制度,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三是推动“协同发力”。加大统筹力度,着力在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服务、丰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方面,强化协同作战,保障学生群体享有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迫切愿望和期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