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冀晋蒙交汇的边远地带,所辖区域地广人稀,全市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这是一组关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描述。但是张家口市并没有因经济落后,放慢发展教育事业的步伐。
近年来,该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位置,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大投入,夯实办学基础设施建设
从张家口市区早上出发一路向西北行进,一个小时车程抵达该市贫困县之一坝上张北县。就在县城东南角,由河北工大设计的县一中的建制与规模让人赞叹:校园占地300亩,各功能区设置齐全,标志性建筑“时光塔”正对大门,校园东边的标准化操场上,学生正在锻炼。
“这是我们的新校区,自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县政府共投入3.7亿元,资金筹措、征用土地没用学校费脑筋,完全是‘交钥匙工程’。”该校办公室主任刘春艾介绍说。
张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每年全县财政收入不到十亿元,但该县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工作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在发展教育方面不遗余力。近年来,该县每年对教育的投入均超过4亿元,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县本级财政的列支资金。
“就在今年,县里在日常性拨款基础上又投资7000余万元为全县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学点)配置了实验仪器、多媒体等教学装备,还计划投资700万元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该县教育局局长安亚平说。
张北县,是张家口市加强政府主导,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10年—2014年,张家口全市教育投入实现大幅增长,累计达到256.59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了1.1倍。仅2014年,全市共投入教育经费60.08亿元,同比增长6.96%。2014年,张家口市将高中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每生每年1000元的高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学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行‘名校带弱校’、‘名师进弱校’、‘联合办学’、‘一个法人多个分校’等多种办学模式,以加快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力争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张家口市教育局局长何亚星对记者说。
完善机制,提升全市尤其是农村师资水平
建设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确保一个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
张家口地广人稀,很多乡村学校师资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因此,该市首先从补充合格师资做起。自2009年开始,张家口市连续6年在11个国家级贫困县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岗计划,共招聘特岗教师4624名,其中入编2675名,全部充实到农村教学一线,极大地缓解了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此外,该市建立和完善了县区内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同时积极构建校长交流机制,采取名校输出、多岗锻炼、任期轮岗等形式,形成了城区与城郊、城区与城区、城郊与城郊之间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合理交流。并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远程培训工作,建立了“国培”、“省培”、“市培”三级培训联动互补培训模式。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学科名师44名,特级教师79名,省骨干教师239名,市级骨干教师3330名,骨干班主任796名。
让广大乡村教师留得住,待遇留人是重要一环。除了解决特岗教师编制、从不拖欠教师工资之外,张家口市还对本市偏远地区的教师在生活补贴、评职晋级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在万全县高庙堡小学,校长吕昌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他每月基本工资2900元,加上每月600元的绩效和每年3100元的山区教师补贴,日子在农村算是“过得比较滋润”。
同时,学校工作环境的改善也让广大基层教师得到更大激励。“以前,赶上刮风,操场尘土飞扬,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灰头土脸的。现在‘改天换地’了,上课也更有劲儿了。”在万全县一中新建高标准操场的塑胶跑道上,青年体育老师张樱藏高兴地说。
多措并举,不让孩子因贫困失学
在张北县油篓沟小学采访时,正赶上午餐时间。走进学校小食堂,只见每十名小学生围坐一桌,饭菜荤素搭配,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在学校吃得比家里好,每顿饭不光是土豆山药,还经常能吃上水果。”家住猴儿山村的六年级学生杨雪峰说。
在这个寄宿制学校,每名学生每天有4元钱的生活补贴,吃饭基本上不用家里掏钱。这样的情况,在张家口尤其是在贫困县的中小学,已经是一个普遍现实。
2006年,中央确立了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基本方向和政策框架。2012年初,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张家口市9个贫困县被纳入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范围。
在此背景下,张家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公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将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机会,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在这方面,市里力度大,舍得花钱。”何亚星告诉记者。仅在2014年,张家口市就安排各级各类资助专项资金3.18亿元,全市有22.8万人次贫困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通过“免、助、补、奖、贷、捐”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全市各类教育资助全覆盖。
从2009年起,张家口市在实施好国家营养餐的基础上,每年各级财政又专项投入2000万元,推行了地方性的寄宿制学生“蛋奶工程”,两项工程共惠及410所学校的15.4万名学生,占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6%。
2013年,张家口市获得国家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中央奖补资金1380万元,是河北省唯一获此奖励的地级市。(本报记者 周洪松 禹跃昆 特约通讯员 程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