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发挥自身优势 服务汉语言文化全球传播

2009-11-19收藏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依托自身在科学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服务汉语言文化全球推广。通过设立海外孔子学院、建立汉语言教师研修基地、开展汉语教学与培训、创建汉字数字化博物馆、联合开发汉语言学习实践工具等有效途径,在不断发挥自身汉语教育科研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为国家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服务。

  ――设立专门机构,扩展汉语文化传播途径与传播效果。学校依托对外汉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推广项目,不断优化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能力建设,有效拓展自身海外汉语教学基地。开设美国华美协进社纽约孔子学院“未来汉语教师”研究生进修班项目,为多名来自美国的中小学及大学教师开展汉语教师培训工作,并积极举办第三届芝加哥孔子学院中学生下令营活动。继在纽约、芝加哥之后,又成立了爱荷华孔子学院、中阿肯色大学孔子学院和都灵孔子学院,并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申报筹建对外汉语海外教学机构。与国家汉办联合成立国内唯一以海外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为目标的师资基地―“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有效提升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与培训能力。多方筹措资金,在对外汉语言文化传播、人才引进、研修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承担包括“本土化”骨干教师学历培养、“本土化”骨干教师及精英团队长短期培训、国际汉语推广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研修培训任务,服务汉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

  ――依托创新基地,提升汉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效果。学校依托“中国思想传统与文化变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整合校内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科研成果,借助现代科研手段,推动汉语言文化推广与传播。创建全球首个“汉字数字化博物馆”,并同步建设汉字学习、汉字文化、汉字研究、汉字旅游、民族文化、域外汉字等六个数字化分馆,构建师生交流、汉字演变、文字趣谈等互动平台。结合中外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程度,设置“中国学生课堂”和“留学生课堂”,以“分级教学、由易入难、循序渐进”为指导原则,采取传统课堂和互联网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服务汉语言文化传播与推广。在“汉字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基础上,构筑 “甲骨文之旅”“金文之旅”“汉字风云”等七大板块,并为每个板块都配备英语解说,同时链接相关人文特色、地域风情,历史传统等图片景色,图文并茂地展示文化特色,在努力做到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同时,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向世界各国展示汉语言文化的特点与特色,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化影响力和影响效果,服务汉语言文化全球推广。

  ――整合各方优势,开发服务汉语言文化推广传播工具。学校整合自身软件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对外汉语学院等单位的教学科研优势,先后与“京城”等校外高科技研发企业开展积极合作,在此基础上针对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需求和传播特点,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以相关教育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为指导,确立研发项目领域,设计研发目标,完成服务汉语言文化传播和推广现代化工具的设计和开发,在研发优势资源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汉语言文化产、学、研持续发展。针对全球高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种类丰富,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增长迅速,全球汉语学习总人数基数庞大等特点,并结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实际情况,在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国家级科技园产学研成果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包括全球首款汉语言学习手机在内的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辅助工具,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推广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