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武汉理工大学以组建十周年为契机 讲服务 促共建 求发展

2010-06-28收藏

  2000年5月,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武汉理工大学。10年来,武汉理工大学紧紧抓住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战略机遇,秉承传统,创新思路,弘扬特色,对接社会重大需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今年,学校以合并组建十周年庆典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总结纪念活动,重点强化社会服务之责,大力倡导勤俭办学之风,全面谋划内涵发展之实,激励广大师生员工振奋精神,为实现“两个一流”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合作共建筑平台。庆典期间,学校分别与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武汉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将与武汉市共建武汉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交通科技研究院、现代物流与港口信息化技术研究院三个具有国际一流的自主创新研发平台;构筑自主创新人才高地,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科学家、重大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及团队,合作培养武汉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共建武汉市洪山区体育文化中心和武汉设计创意中心。学校将与河北省在进一步推进共建的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各项工作的同时,共同组建河北省港口物流研究院、光纤传感信息化技术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科学研究院,搭建自主创新研发平台;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及促进全区大发展战略中展开合作,积极参与汽车工程、工程机械、建材工程、船舶工程等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共同建设。与此同时,学校还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大渡河公司、湖北三环集团等国内十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的合作共建,构筑学校新的战略发展空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庆典期间,一批共建单位、企业、校友捐资修建项目相继揭牌,校友和行业企业在校新设立了10余项共700余万元的奖学金,为学子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将激励广大学子发奋学习,努力成才。

  ——学术活动唱主角。学校坚持庆典活动简朴务实,通过举办科学家讲坛、校长讲坛、企业家讲坛、杰出校友讲坛等活动,拓展师生的视野,升华师生的境界,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体现了学术唱主角的活动特色。庆典期间,学校共举办了23场学术报告会,特别是科学家讲坛、校长讲坛、企业家讲坛、杰出校友讲坛四大高质量、高水平的讲坛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院士学术报告体现了学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大家的风范。谢礼立院士的报告总结了汶川、玉树两次地震对中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冲击和教训,经福谦院士的报告解析了核武器研制中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闻邦椿院士为大家介绍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产品设计方法学。外籍科学家就生命科学研究、食品工业中的化学工程应用等科技前沿研究作了学术交流。来自英国、法国、加拿大、乌克兰、新加坡高校的校长们介绍了各自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教育体制,让师生们了解了国外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企业家的报告让人耳目一新,天津港副总裁黄力军、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总工程师王善坡、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的演讲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一批杰出校友来校演讲并与师生座谈,共话美好情谊,以亲身经历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肩负社会责任,努力工作、学习,创新创业,立德成才。第二次来校的凤凰资讯台总编辑、首席评论员阮次山的题为“中国何处去”的演讲,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传承历史谋发展。庆典期间,学校组织校友座谈会、董事会成员单位座谈会、师生座谈会、校志发布会、2010年招生信息发布会暨重点中学校长座谈会,举办师生文艺晚会和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专场文艺汇演等活动,总结十年办学经验,凝聚人心,振奋精神。10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高等教育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思路的创新、办学资源的优化、办学模式的重构,科学把握融合与发展、特色与创新、服务与共建的辨证关系,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完成了由面向行业的工科院校向面向全国的部属重点多科性大学的转变,由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型院校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并重的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为最终建成“两个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组织校园成就展、专题电视片、媒体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优秀办学传统,记载合并组建以来发展历程,积淀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昭示和鼓舞来者,激发广大师生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广大师生的爱校之情和报国之志。今后,学校将从“科学发展,科学规划”、“强化特色,内涵发展”、“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科技创新,合作共建”、“人才强校,国际视野”、“培育文化,追求卓越”六个方面着手,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完善和修订以特色和交叉为重点的学科建设规划、以国际视野和高水平为重点的人才队伍规划、以持续和协调为重点的校园建设规划等三大规划,积极完善学校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进一步凝聚校友力量,进一步拓展行业合作,进一步振奋师生精神,以无限的热忱、勇气和信心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力争实现学校再一次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