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挥学科优势 打造高级智库

2011-05-11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藏

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与提升,充分发挥经、管、法学科的突出优势,通过打造高端平台、打造标志成果、打造特色品牌等途径,全力构建立体化、系统化的社会服务高级智库。

一、依托优势,整合资源,打造高端平台

学校着力打破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单兵作战的研究习惯,鼓励加大学科合作,整合相关资源,瞄准实务部门的实际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团队研究、协同作战,努力打造社会服务的高端平台。

近年来,学校先后建设了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就业与再就业研究中心”、“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等四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省人大法制委联合成立了“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与省检察院合作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研究基地,与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建立了湖北省公务员能力建设研究基地,与武汉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武汉发展研究院”等,以这些人文社科研究的前沿阵地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大量社会服务工作。

2010年,诸多重量级研究基地又相继落户学校。3月,湖北省财政厅与学校联合成立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成为国内首家政府采购专门研究机构;6月,湖北省人口计生委与学校联合共建“湖北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11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在学校设立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践研究基地”揭牌;2011年1月,北京市信访办与学校合作共建的中国信访与社会稳定研究中心揭牌,成为国内首家由信访职能部门和高校合作的研究机构。

二、关注热点,注重实践,打造标志成果

以各类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为依托,学校注重引导教师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发展动态,积极承揽实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应用研究课题,大力开展经济和法制建设的高水平、实践性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的高度评价,成为具有高显示度和强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2010年7月,经湖北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省委批准,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将由学校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公务员能力建设研究基地承担的《湖北省公务员能力建设研究》课题成果之一——湖北省行政机关“能力席位”标准在全省公务员系统试行,这一成果在湖北省的试行引起了国家公务员局的高度重视,2011年国家公务员局以“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标准研究”为主题在湖北省公务员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跟进和试点,并由该成果的研究者陈芳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

2010年8月,由副校长、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灿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课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研究》阶段性成果——《2009年湖北居民收入调查分析报告》受到湖北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多位领导对此做出批示,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认真阅读研究该报告,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吸收采纳。

三、发扬传统,切合需求,打造特色品牌

学校在高度重视发挥思想库与智囊团作用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处理好“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开展干部培训历史悠久、成效显著、品牌过硬的传统优势,积极为各类实务部门提供高端人才培养服务。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师资结构,为各类党政管理干部、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素质提升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树立学校教育培训工作的特色品牌。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培训工作成绩明显。一方面高度重视领导集体智囊团作用的发挥,校长兼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学院)主任吴汉东教授为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做了关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的讲解。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从业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培训,为湖北中部地区崛起和河南、海南、广西、广东、深圳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培训服务,得到教育部等部委、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光明日报等政府部门和重要媒体的肯定和宣传,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湖北)基地”,湖北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确定的湖北省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重量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相继在学校成立,这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提升学校教育培训特色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