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也是高校育人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兰州大学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断探索,在整合已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精品、塑造品牌,逐步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发展格局,努力营造了格调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把握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近年来,学校以纪念建党87周年、建国59周年、纪念“五?四”运动89周年、毛泽东同志诞辰l10周年和邓小平同志诞辰l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一二?九”运动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在青年团员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切实抓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发挥政策与理论宣讲团、青年政治研究会等理论社团辐射作用,使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依托团委网页、西北望BBS等网络阵地,借助《兰大青年》、《兰大学子》等舆论阵地,正确引领和鼓舞团员青年健康成长。通过润物无声、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涌现出了自强自立、乐观上进的优秀大学生石小东,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乔润陇,自主创业、不懈追求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30强”苏军生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二、寓教于乐:文化体育活动异彩纷呈。以高雅艺术为引领、品牌活动为重点、大众化活动为基础、对外交流活动为延伸,广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学校先后邀请中央芭蕾舞团、国际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苏州昆剧院来校演出经典剧目,广大师生接受了高雅艺术的熏陶,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青年学生的艺术素养。组织了有著名作家刘墉、石钟山,励志大师丁远峙,时事评论员阮次山,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朱军等参与的“名人名家讲坛”活动,大大开阔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视野。新生文艺汇演、“神笔杯”书画作品大赛、“世纪杯”辩论赛、“亘塬下”诗会、挑战主持人等品、牌活动稳步推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大学生街舞大赛、足球联赛等大众化活动广泛深入,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精心编排《穆桂英挂帅》、《校园欢歌》等高质量的文艺节目,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三、学无止境: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校园学术科技活动,形成了以“挑战杯”为龙头、以“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为基础、以大学生学术科技节为载体的学术科技育人平台。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学生创作学术科技作品参加全国、全省“挑战杯”竞赛,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创业行动计划”,设立“之德创新基金”,每年投入近30万元支持近大学生从事学术创新活动。通过举办以院士专家报告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普通物理知识竞赛、身边化学知识竞赛等内容的大学生学术科技节,进一步拓宽学校学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营造了勤奋学习、追求真知的学术科技文化氛围。近年来,陆梅、刘焕香、刘玉孝等同学先后荣获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俞斌华同学获“全国挑战学子”荣誉称号;学校在全省、全国“挑战杯”竞赛中也屡创佳绩。
四、知行合一: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农村、厂矿、机关,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的同时,在实践中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002年以来,学校为支持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累计投入资金72.5万元。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组建了923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农村政策宣讲、医疗卫生服务、法律知识普及、支教扫盲、科技帮扶、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实践活动。569名教师带队指导实践活动,包括104名博士生在内的7620名学生参与了团队实践活动,建立了63个社会实践基地。学校连续7年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甘肃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新华网等媒体先后跟踪报道。去年,《中国青年报》以“兰州大学社会实践助大学生克服浮躁,一批'愤青'踏上志愿者之路”为题,头版头条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报道,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第179期)对其进行了单条专评,高度评价了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
五、百舸争流:学生社团演绎和谐乐章。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本着“着力建设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支持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着力打造了绿队、达尔文协会、红丝带爱心社、公共关系与策划协会等一大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社团。目前,学校有社团组织117多个,他们结合所学专业开展活动,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绿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社团”、“全国十佳环保社团”荣誉称号,达尔文协会、法学社等9个学生社团荣获“全省优秀社团”称号。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涉及内容广泛而丰富,活动方式新颖多样,对广大青年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感召力,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