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 尹后庆
“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是上海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也是部市共建国家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合作项目之一。立项以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试点实施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汇报如下。
一、总体思路
“绿色指标”之前,上海主要参加了两个测评项目,一是参与创建“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并连续6年参加测试;二是参加PISA测试。两个项目评价结果都显示:上海学生学业成绩非常优秀,但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必须关注投入和产出,必须建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引导区县、学校和社会突破以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为主的单一质量追求,更加关注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指向的全面质量。
为此,2011年3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更加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评价上,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根据这一要求,2011年7月,我们研制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案:一是构建针对学生的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简称绿色指标;二是在绿色指标基础上,加快研究对学校和对教师的评价,形成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引导学校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绿色指标。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吸收国内外教育质量评价项目的经验和做法,研制了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生品德行为、身心健康以及跨年度进步等十方面的指数,每个方面包含若干个具体指标、观测点和评价方法。如学生学习动力包括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四项指数。
二是开展测评实践。我们采取学生抽样的方式,组织两轮测评。对象为四、九年级学生,手段主要包括学业测试(小学语数,初中语数英和科学)、问卷调查(学生、教师、校长三类问卷)、体质健康测试,同时收集相关统计数据。为确保结果真实有效,我们组建了循环检查队伍,覆盖所有样本校。测试结束,委托专业机构开发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不是简单给区县排队,也不是将各区县所有信息向社会公布,更像是一种“体检报告”,其中全市总报告向社会发布。根据学校的需求,去年我们制作了258份学校评价报告。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专业力量上,组建了部市联合的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签订上海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专业技术,建立专业化的评价队伍。大部分区县建立了教育质量评价机构,开展常态的评价工作。组织运行上,建立了由教育行政、教研、督导、考试等部门组成的实施小组,负责政策跟踪、学业测试、数据处理、质量分析、宣传引导等任务,保障评价改革有序运行。经费保障上,市政府每年拿出800万,连续五年用于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大部分区县也安排了相应的研究经费。
三、主要成效
一是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正在转变。我们认为: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基础,不等于学业成绩,它既是一个构成性概念,指学生学业表现、品德行为、身心健康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水平;又是一个关联性概念,包括影响学业表现的各相关因素;还是一个发展性概念,体现发展的均衡性、连续性和个体差异性。评价的目的和主要功能,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全面了解教育教学状况,发现和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经过专项培训和评价实践,这种新型的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正在逐步树立起来,落实课程要求、减轻课业负担更加主动自觉。
二是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正在形成。除了市级层面实施以学业表现为基础、结合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办法,还有9个区县聚焦重难点开展子项目研究,有的重点研究学生学习动力,有的着重探索校园生活质量,还有近百所中小学开展绿色指标校本化实践。评价改革受到广泛的关注,学习结果与取得学习结果的路径综合起来,教育教学改进架构到实证分析上来,被认为是教育评价领域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是评价的导向改进功能正在凸现。教育管理上,通过评价结果的分析,全面认识区域和学校学生学业状况,发掘教育教学的有效经验和不足之处,探求分数背后的影响因素,引导学校进一步理解绿色指标的内涵,变革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行为。教学研究上,通过解读评价报告,分析调查中收集的评价信息,给学校和教师提出具体细致、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学校教学上,将评价信息,运用到下一阶段的教学改进中,逐步建立“标准→教学→评价→改进”的良性循环,形成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些原先不引人注目学校,评价信息表明,学业质量比较好,学生负担比较轻,显示了过硬的育人质量;有的择校热门学校,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也揭示了潜在的不足和隐患,如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不理想,发现了改进和提高的空间。绿色指标,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好差”口口相传的主观评价状态,又帮助每一所学校寻找持续发展的方向,从而不断推进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
评价改革作为教育的指挥棒,牵动着各方面的“神经”。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次阐明了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和评价要求,是一次重大而意义深远的体制改革。我们将认真研读教育部文件,吃透其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深化上海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不断积累评价改革的新经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