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关注师范生免费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免费政策如何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2007-11-12收藏

  日前,《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以6所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为起点,如何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投身教育事业,进而培养、造就一支素质精良、德才兼备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成为舆论对这一“新政”关注的焦点。

  强化师范导向,引导优秀学生投身教育事业

  长期以来,我国对师范生采取提前招生、提供专业奖学金及统一分配等特殊政策,以吸引优秀中学生上师范。但是,随着1997年高校开始实行招生、收费并轨和自主择业,师范生保障措施逐步取消或有名无实。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坦言,种种因素导致师范生生源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江苏启东中学校长王生看来,近年来师范院校生源下降的原因,除了收费制度改革外,对师范导向的弱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面对师范生生源质量滑坡,一些学校对师范教育采取不积极的态度,致使教师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降低,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也是一种阻碍。”王生说。

  王生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对高中毕业生和师范院校来说是双赢的,既给学生提供了多一次选择的机会,预期报考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也让学校的选拔余地加大,优秀教师的产出率会提高。

  北京宏志中学党支部书记赵燕平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出台后,给了中学很多的空间。学校可以针对高三学生的实际,给学生讲解这一政策出台的意义,在他们中间渗透一种思想和理念:教师是高尚的职业。日前,北京市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已经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宏志中学的232名毕业生中,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的有30多名,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3%,明显高于往年。

  强化政策设计,为优秀生源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在此次推出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与“免费”这一字眼同样闪亮的,是一系列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的新政策、新做法,这些“新政”有利于吸引优秀的师范生生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说,实行免费师范生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一是可以吸引一大批立志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考生报考;二是可以选拔热爱教育事业,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学生;三是增加了一次考生填报志愿录取的机会,高分考生即使不能在提前批次录取,也不影响参加以后批次的录取。

  政策框架明晰了,几所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院校也纷纷进行详尽的制度规划,以迎接恢复免费后的首批师范新生。陕西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刘瑜告诉记者,作为西北唯一一所部属师范大学,陕西师大主要立足于为西部培养优秀的高中教师和中小学校长。学校将对免费师范生实行动态管理,在第一、二学年内,不愿或不适宜从事教育职业的师范生,可按照有关规定,调出师范专业,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在西南大学2007年的招生工作中,师范生免费教育不仅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大力宣传,学校还将在一些省份进行试点,定点招收地方中学的高中学生,并将这些学校作为长期的实习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则派出了21个宣传小组分赴吉林省各市、县重点中学宣传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义和政策。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出台后,学校准备在高三学生填报志愿前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引导,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王生说,他正在酝酿一个想法,就是和那些考取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签约,吸引他们大学毕业后回启东中学任教。

  提升教师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特别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了。”家住北京丰台区的黄健是北京宏志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将师范院校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黄健的班主任王桂凤告诉记者,作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受益者,他们那一代师范生都有很浓重的教师情结。“我是1979年考入辽宁师范大学的,当时除了家庭经济的原因,主要是感到身边的老师都很伟大,就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后,王桂凤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4年,至今乐此不疲。

  赵燕平将这种“教师崇拜”解读为师范教育从起点到终点的良性循环: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师离不开师范院校的培养,从师范教育的起点看,优秀的生源对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王生看来,实现这些良性循环,离不开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他说:“这本身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就是一种正面的导向。”

  “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实际上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社会发出的一个信号,就是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使教育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