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法为纲,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05-20 来源:基础教育司收藏

新疆昌吉市教育局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事关儿童健康成长与社会公平正义。昌吉市深入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及国家、自治区、州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法律为遵循,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法为舵夯实学前教育发展根基

  《学前教育法》明确要求“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我市通过以下途径对该要求进行落实,一是党政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要求,将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 ”的保教质量提升体系,为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学前教育法》明确规定政府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职责,经调研论证,我市制定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方案》,近年来新建幼儿园20所,提供公办学位5000余个,公办园幼儿占比增加至52.3%。三是强化经费保障。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每年600元的标准,近五年补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用经费2013万元;投入3.4亿元实施公办园建设、园舍维修和设备购置,自治区拨付实验区专项资金推动改革试点,昌吉市幼儿园办园条件持续改善,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二、深化教育改革,以法为尺构建科学保教实践体系

  《学前教育法》强调“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市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纲领,推进保教实践系统性改革。一是重塑教育理念,回归儿童本位。全面推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将户外场地改造为自然、多样的游戏空间,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保障游戏有效开展,并将品德、安全及健康教育等内容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支持幼儿全面发展。二是创新教研机制,破解实践难题。聚合市级领航教师及园长组建研修共同体,以“优质带动薄弱、公办帮扶民办”的方式将全域幼儿园划分为七个研修联盟;各联盟从党建引领、有效观察、深度学习、自主游戏、自我评估、教研改革、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八个内容中结合各园实际选择两项作为行动研究方向。近两年来,邀请北京、福建、上海等地专家开展培训讲座20余场;组织区、州、市、联盟各类观摩研讨活动60余场;共同体成员每周驻园指导,帮助园所解决保教实践中的真问题。通过系列活动,教师理念明显提升、保教行为愈加规范。同时,联合北京大兴区成立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开展线上联合教研活动4次,打破地域限制,共享优质资源。三是强化家园社协同,凝聚育人合力。成立一个中小幼家庭教育工作室,开展十项家庭教育活动,培养百名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万名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构建“家庭尽责、学校支持、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

  三、赋能师资队伍,以法为魂系统完善师资培养机制

  教师是落实《学前教育法》的关键力量。昌吉市以“强师、赋能、减负”为主线,打造专业化保教队伍。一是壮大教师队伍。近五年,我市公开招聘幼儿园专任教师267人,补充劳务派遣教职工478人。二是强化分层培训。完善“三级五层 ”培训体系,明确“ 国培、区培做示范,州、市级培训强骨干,园级研修全覆盖 ”工作思路,分级分类开展研修培训,与昌吉学院、泉州幼高专等高校达成“共建”协议,组织专题讲座、入园指导等活动40余次,选派园长、教师赴北京、福建、江苏、浙江等地跟岗观摩。三是力减教师负担。减少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会议报表,差异化安排部署工作;规范督导评价方式,强化过程性评估与自评反思;坚决整治文案形式主义,保障教师有充足时间观察、倾听幼儿。

  落实《学前教育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昌吉市将以“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幼儿园”为使命,以法治思维引领改革,以创新实践破解难题,依法履职、改革创新,奋力打造“幼有优育”的西部教育高地。

(责任编辑:尹瑜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