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西南大学:科技赋能、文化添翼,助力石柱“苦黄连”种出“甜生活”

2024-01-04 来源:规划司收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重庆市石柱县是我国重要的黄连产区,但由于种植方式落后、产业链条短等原因,只能“端着金饭碗讨饭吃”。2003年西南大学开始对口帮扶石柱县,学校整合多学科专家组建黄连科技研发团队和文化产业开发团队,开展从产业规划、种植技术、产品研发到文化培育、农文旅康全程全产业链“陪伴式”帮扶,持续助力石柱黄连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让“苦黄连”为石柱人民带来了“甜生活”。 

  一、基本情况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三峡库区,曾是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幅员面积3014平方千米,辖33个街道、镇乡,总人口54万人。石柱是我国黄连原始产地,人工栽培历史已有700多年,种植规模和产量约占全国的60%、世界的40%。黄连作为石柱县农业主导产业,由于缺少科技支撑,黄连种植规模大但产品链条短、产业效益低,对当地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强。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农科特色鲜明,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山西等省市82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8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3年,西南大学与石柱县签订县校合作协议,双方制定县校合作管理办法,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校地对接、专家服务、项目落实,按照“一个院系对口一个乡镇、一个专家团队对口一个产业”的原则,共建石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20年来,以西南大学药学院李学刚教授、历史文化学院田阡教授领衔的黄连科技研发团队和文化产业开发团队,坚持不懈,躬耕不辍。通过建基地、搭平台、抓研发、做示范、促推广,攻克了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新产品开发、附产物综合利用等一系列制约黄连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石柱黄连生产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全方位助推黄连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石柱黄连被认定为国家道地药材基地、优质黄连示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5.76万亩、综合产值10.5亿元,带动连农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苦黄连”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甜生活”。

  西南大学与石柱县持续深入开展校地合作成效显著,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2021年,“深化‘石柱模式’,助力黄连产业振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项目;2023年,“黄连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实施进展

  2003年,组建了李学刚教授领衔的黄连科技研发团队,启动黄连花开发研究,2008年黄连花茶等产品正式面世。

  2008年,以田阡教授领衔的文化产业开发团队开始黄连产地的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工作。2010年,研究团队以石柱县沙子镇卧龙村作为田野试验地,整合黄连栽培系统、民族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形成“文化+产业”的帮扶思路。

  2011年,李学刚教授主持的黄连须等副产物开发利用和产地加工新技术的研发项目获得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在石柱县落地实施。

  2017年,由田阡教授牵头推动“石柱黄连生产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重庆市首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8年,李学刚教授领衔的“黄连大品种开发”获国家“十三五”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立项,在石柱县落地实施,加速推进黄连副产物和产地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启动“黄连核心功效及其物质基础研究”,加速黄连大健康产品研究,启动黄连新药研发。

  2019年,以西南大学为科技支撑,石柱获批重庆市“农业(黄连)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经费6000万元,加速黄连科技成果落地,科技带动黄连产业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2020年,依托西南大学研究成果,采用“黄连产地加工新技术”的黄连饮片生产线建设全面启动;2021年以黄连副产物为原料中兽药—黄连须散获得新药证书。

  2021年,入选第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打造高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获批生物与医药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点,建设黄连产业科技创新、产品开发、人才培育的基地。

  2022年,石柱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暨黄连开发与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柱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搭建起促进黄连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平台,为石柱黄连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2023年,李学刚教授获得巴渝岐黄学者称号,牵头建设黄连“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人才团队。“黄连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做法成效

  20年来,西南大学整合科技人才资源,致力于帮扶石柱黄连产业发展。李学刚、田阡等西南大学专家教授,始终以科技助农为己任,坚持生态种植、生态加工、提升品质、文化融合的黄连产业发展思路,不遗余力地为黄连产业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针对石柱黄连种植病害多、连作障碍突出、产品开发不足、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县校共同出资设立“石柱科技创新基金”,组织实施“石柱黄连病害诊断及控制研究”“黄连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石柱黄连产业循环经济应用模式研究”等研究项目30余项;申报实施国家“十三五”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等国家、市级科技项目10余项,在黄连新品种选育、黄连花保健茶开发、黄连中兽药开发、黄连降糖降脂新创制、黄连大健康产品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石柱黄连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黄连花茶每年带动连农增收300万元左右,黄连中兽药材带动连农增收1000万元以上,“石柱黄连饮片”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二)以平台建设为支撑,持续赋能全产业链发展

  西南大学与石柱县共建黄连综合科技示范基地,联合成立黄连产业创新研究院,设立教育部黄连开发与利用工程中心石柱分中心,建立完善的科研试验室、育种繁殖圃、种质鉴定圃,围绕黄连产业发展持续开展品种选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通过开展黄连新品种、栽培新技术、专用有机复合肥、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集成,有效缓解了根腐病对黄连产业的危害,黄连产量由原来600~800斤,提高到1000斤以上,种植成本下降5000元/亩,综合效益每亩提升3~5万元。2021年以来,连农户均收入近4万元,最高达到50万元以上,黄连基地建设为群众增收致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石柱黄连种植GAP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建设100个黄连专业合作社,将石柱黄连生产整合形成了规范化的种植基地,加速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了黄连生产水平。

  (三)以文化打造为媒介,促进农文康旅有机融合

  学校组织专家对石柱黄连农业自然景观多样性的观察与体验,以及对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史事传说等人文景观的挖掘和分析,凝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连产业文化。2017年,“石柱黄连生产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推动黄连生产系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保护黄连农耕文化遗址景观、复合景观和优质自然景观,打造与黄连相关的聚落景观,极大地促进了石柱农文康旅融合发展。以黄连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黄连农耕文化与休闲旅游融合的康养产业蓬勃发展,300余个经营康养休闲的“黄水人家”,经营收入达到2.2亿元。黄连文化已成为石柱黄连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极大地促进了石柱农文旅融合和黄连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推动产业帮扶不断深化

  校地双方根据黄连产业发展实际,不仅自主设立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和解决黄连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还积极申报重庆市、国家科技项目和农业发展综合项目到石柱实施。自2008年以来,依托黄连科技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项目,西南大学研究团队帮助石柱争取到上亿元建设项目资金。其中2008年获得重庆市科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资金120万元,2011年获得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资金540万元,2017-2019年争取到重庆市农村综合改革资金共4500万元,2018年获得到国家“十三五”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资金1783万元,2019年获得重庆市市级黄连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资金6000万元。

  四、主要经验

  西南大学在石柱县20年的帮扶实践中,探索走出了一条高校“科技赋能、文化添翼”的产业帮扶之路,其做法和经验已经在定点帮扶云南昌宁县和重庆市有关区县乡村振兴工作中推广实施。

  (一)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贵”在精准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要立足地方实际,找准短板弱项,做到情况摸得清、产业选得准、人才派得好、项目立得对,才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西南大学与石柱县推进校地合作,精准选派李学刚教授团队针对石柱黄连种植连作障碍突出、产品链条短、附产物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筛选黄连抗病品种、研制专用有机复合肥有效解决黄连根腐病难题,通过开发黄连花保健茶、黄连须根中兽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贡献和群众收入。

  (二)高校助力乡村振兴“重”在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要坚持助力产业发展作为主阵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结在农户家,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西南大学科技支撑石柱黄连产业发展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就是在于依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了黄连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三)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根”在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要做出特色离不开创新的本色,一方面要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良性循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服务机制、合作模式的创新推动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西南大学与石柱县创新“一院一镇一部门”的工作对接机制,“示范几户、带动一村,示范一村、带动一镇”的成果推广机制,联合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建立校地协同投入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机制模式创新的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四)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要”在坚持

  大学发挥科技优势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关键在于科技持续赋能产业发展,让科技成果“供给端”与产业发展“需求端”无缝衔接、有机耦合,才能有效促进产业不断发展升级。西南大学黄连专家团队20年坚持服务石柱黄连产业发展,针对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和技术需求变化,从现场指导到平台建设,从种植技术到产品研发,从科技创新到文化加持,从品牌打造到融合发展,真正做到了科技支撑全过程参与、全链条服务、全要素提升。

  五、下一步打算

  西南大学组织专家团队持续赋能石柱黄连产业发展,只是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地方产业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下一步,西南大学将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让“中国黄连之乡”名声更为响亮、内涵更为丰富、价值更为充盈,让黄连“苦产业”成为百姓“甜生活”的大事业。

  (一)加强黄连科技团队建设

  依托学校科研和团队平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整合校内外生物工程、生态工程、中药学、制药工程等领域的技术骨干,建设一支科技支撑能力强的生物和医药创新研发团队。

  (二)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持续深化“黄连大品种开发”国家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项目研究,利用种质资源创制新范式培育黄连新品种,围绕黄连抗菌(抗幽门螺旋杆菌)等核心功效,开发黄连中成药大品种,培育打造拳头产品,全力助推石柱黄连产业振兴。

  (三)加快农文康旅融合发展

  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协作联动,用好“黄连农业产业园”和“全国农业文化遗产”两张名片,协助石柱黄连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打造黄连产业集团,做大做强“康养石柱”健康产业,助推石柱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许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