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3日讯(记者 赵秀红 刘博智)当前,学前教育资源明显增长,“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是“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和园所有效运行、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建议,国家在未来三年行动计划中,应对财政性经费投入的结构与性质加以优化。
在投入方向上,庞丽娟代表建议,要由注重新建园转向新建、改扩建园和保障已建园正常运转并重,使更多资源真正成为教育资源,以满足已有适龄儿童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新增人口的教育需求。
普惠性幼儿园不足是全国各地面临的普遍问题,庞丽娟代表建议,在投入性质上,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应更注重投入、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公办性质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建设发展,唯“普惠”与“质量”,而不唯身份。
在投入结构上,要大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紧研究出台硬招、实招,切实保障与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薪酬与社会保障等,真正补上学前教师队伍严重“卡脖子”的短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